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樱花开落——日本灾难与灾难日本》序

已有 7435 次阅读 2019-1-25 17:39 |个人分类:东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作为研究灾难的学者,对于日本的研究肯定是无法回避的。日本列岛所处的位置刚好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随着大陆和海洋的相对运动,不是地震火山就是岛屿沉没,某种意义上说,受到灾难的考验是命中注定的事,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它又被称作“被诅咒的土地”。

  当然,历史长河中观察,即便是上帝应许之地,也会灾难频仍,只是,会由主要的自然灾害变成人为灾难罢了,坏地方使得人人必须不断经受洗礼和锻炼,好地方则成为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焦点,争夺的最高形式就是战争,“宁做乱世犬,不做离乱人”那句俗语表达出来的对战争之厌憎竟至怎样的地步大家应该都有感触。

  比如中国的河南就是这样一块水草丰美、物产丰饶、气候适宜的地方,但是跟随它的“定鼎中原、中原逐鹿”等成语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多次战争蹂躏只有才在痛苦中总结出来的呢?王室皇家自可惶惶而去,普通百姓则连离开的脚步都是那么沉重,注定要成为鼎下的蝼蚁、被逐之鹿。

  日本的历史也是经过了多次战乱的轮回,天皇偶尔作为实权人物,更多则作为象征性的人物存在,而幕府将军也好,割据诸侯也好,则始终在风声鹤唳中或进攻或退守,充满惶惑地面临着随时可能降临的战争。其间,日本发展起了内容形式丰富的灾难文化,从语言到文字,从服装到饮食,从运动到行为,从个性到感情,从文学到艺术,从心理到气质,从价值观到人生观全方位匹配灾难的日本文化。

  我们在研究日本灾难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方法论,灾难的反复出现会强化人们对于它的认知,包括恐惧和闪避,提前预知和事后淡然,这些认知逐渐成为个人记忆源泉,在群体层面慢慢趋同,表现在个人情感、心理与行为模式、语言和文字上面,随着群体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归一,日本作为一个区域乃至国家开始有一些上层的行为模式,比如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入侵邻邦,完成了从学习高级文明到某些方面有所超越的过程,此时,在武力的加持下逃离到更安全的土地便成为现实可行的选择。灾难中的这些国家选择和个人品格养成,会体现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甚而至于可以以之解释日本的文学作品如此富有独特品味,以及社会推理小说为什么竟然能在日本一枝独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蜂拥而起,相信在东野圭吾之后还会有更多人冒出。

  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一书中,我们分为日本樱花和樱花日本从这一角度对日本独有的灾难文化进行了解读,当时对标的是《菊与刀》,我们认为菊与刀从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角度描述了日本的诸多相互矛盾的现象,并用另外一个文化概念——耻感文化——进行了解释,而我们则希望解释日本诸多文化的逻辑与路径。当然,樱花终究要凋残,正如科技不发达时的古代日本,在灾难的影响下最后只能“认”了悲剧性的结果。但是,樱花终还是有盛开的时刻,从南方到北方的渐次开放,日本人对于樱花前线逐渐移动的兴奋与追随,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反映了一个民族历经灾难依然会生生不息,在一片萧索之后还会继续灿烂与重生带来的希望与动力。

  所以,我们在菊与刀两种相反相成的物以体现日本人矛盾性情的基础上,认为樱花的开放与掉落更像极了日本人灾难下的人生两极状态,个人的一生如樱花的开落,群体的存废似樱花般开落,国家的兴衰也像樱花的开与落。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也许会更好理解日本人对于生命的珍惜与放弃,对于伦理的忽略与模糊,对于交往关系的恬淡与疏离,对于神界的尊崇与切近,甚而至于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到偏执。

  本书准备从两个角度对日本进行关照,一是日本的灾难,先介绍地震灾害的大体情况以及日本产生的冲击与影响,随后对于诸多活火山还在日本列岛不时喷发与岩浆流淌的状况进行介绍,随后就是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这是主要的自然灾害,随后是日本历史上的藩国之战,也就是俗称的内战,和邻居的朝鲜半岛与中国一样,日本一样有类似中国的“三国时代”和“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大混战的时代,统一后的日本就惦记着对外扩张,其间对于日本自己有喜有忧,对于它所侵略的国家就是仇恨和灾难了,二战则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顶点,最后以两颗原子弹从天而降结束了日本迄今为止的战争经历。

  第二个方面就是灾难下的日本了。日本因灾形成了很多现象,其中不少不同于其他国家,比如纸鹤信仰,泛滥到灾区会受到几吨各地邮寄来的纸鹤这种结果,空为灾区增添了更多麻烦,而诸如长崎、广岛更是纸鹤遍地,战争纪念馆内外全被纸鹤围绕。除此之外,地震后的熊本城以及倒塌的庙宇很多也展现出日本应灾的一些经验来,比如,熊本城的民房基本没有倒塌,只是现政府驻地和古旧到已成遗迹的老城受损不小,说明日本在防灾方面还是理性的,知道哪里重要。日本同时有专事绘制灾难画的画家,各种冲击眼球的灾难现场,灰黑色的色调让人望之无语,而其他国家则很难有这类情形。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之后的日本依然不愿意放弃称霸的幻想,所以没有立刻投降,长崎也就又挨了一炸,几十万人丧生,整个长崎的恢复重建变得异常艰难,当年的痕迹则有了尽量多的保留,广场上既像上帝又有佛痕的古怪雕塑融通了宗教的两个主要分支,所求当然是和平与安宁。看日本作家的文字,从川端康成到石黑一雄,尽管生活的背景很有不同,笔端流露出来的悲伤的基调却是共同的,我们也有专门的章节提及这两位作家以及夏目簌石、村上春树等的作品。

  住在日本,能够体验到日本之小,比如卫生间可以小到三平米解决所有问题,马桶的储水箱上面就可以洗手,随后水流入水箱,成为冲马桶的中水的另外一个来源。其他方面的设计与布置也一样,精确到无法再小,与其说这都是因为资源缺乏而造成的节俭习惯,还不如说这样做使得下一次被损坏时所废也是最小。

  于是,通过这两个角度的刻画与解释,日本与灾难之间的相互促成与造就也就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了。但是,中国和日本有哪些相同与差异?还没有说清楚,从《菊与刀》上看,其实本尼迪克特所言绝大多数也是中国的特质,甚或可以说成是亚洲的特质,在西方人(包括美国)看来,这些竟然就都成了日本人的样子。正如我们很难区分不列颠和欧洲大陆的人长相上的差别但是欧洲人自己一下子能大体分辨一样,中国人对于中国和日本的差异的认知应该还是会比西方人更准确一些。

  希望这本书能让日本之外的亚洲人也和欧美非人一样,看日本的视野、眼光、结论都会更加深刻。

  这就是我们的奢望了。

 

 

目录

 

序:灾难与日本的相互诠释

 

上篇  日本灾难

 

一、板块冲撞与地动山摇

二、地狱之火与绝望灰色

三、日本津波到世界海啸

四、藩国之战与幕府统一

五、对外扩张与祸从天降

 

下篇 灾难日本

 

六、纸鹤信仰至情怀滥用

七、上帝佛祖终合而为一

八、熊本地震与灾难画作

九、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

十、猫眼看人与骑士团长

十一、哥拉巴花园之遗存

十二、住在日本体验精致

十三、从Cosplay看日本人的面具与角色

十四、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

十五、日本的排外与容外


跋:灾难下的日本与中国:相同与差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159063.html

上一篇:科学网2018年年度人物——李学宽
下一篇:千纸鹤,千般情,在风里飞......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16 武夷山 郑永军 刘钢 何海 黄永义 陈龙珠 杨正瓴 宁利中 马国栋 姬扬 李志俊 王启云 蒋永华 张叔勇 孙颉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