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几乎全面信佛的泰国,佛教可以说是泰国人生活的重心,佛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更是泰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佛龛,人们路过时都会双手合十,虔诚礼佛,甚至现在泰国仍在使用佛历,我朋友的汽车证件上就写着佛历2562年检验的字样。泰国境内有寺院超过3万多所,有两所佛教大学,还有九千多所规模不一的佛学院。泰国的寺庙不仅是人们平时的心灵寄托,也往往是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所在地,很多人戏称:“泰国男人一生中,一定要出家一次。”泰国男人在孩提时代就被父母送到寺院做僧侣,泰国宪法第九条甚至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这也意味着即便地位尊崇如国王,也必须剃除须发,出家修行。历代国王都有过出家为僧的经历,这种上行下效的榜样力量可想而知有多强大,因此泰国男性全民出家也就不足为奇了,泰国男人出家短则几个月,如对佛法感兴趣或者产生机缘,则可能终身皈依。
出家为僧成为泰国的传统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僧人地位尊崇,佛教讲究“佛、法、僧”一体,见僧如见佛。不少高僧大德,或者精于佛理智慧,或者已经修成正果,普通民众往往对他们心生敬仰与敬畏,因此在泰国出家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这种行为会得到普通民众的尊重和家人的鼎力支持,真的是一人出家,全家欢喜。在泰国想要出家,首先需要报名并且要有担保人保证申请出家者的清白。申请出家修行者都是身体健康、没有肢体残缺的自然人,入寺修行前一天,家人会帮助把男孩的须发甚至眉毛都剃光,申请者虔心忏悔自己所有曾经犯过的罪孽和错误,第二天就可以穿上僧衣入寺修行。
在泰国,出家为僧所设置的身体健全这一标杆,甚至使得泰国小偷扒手极少,因为按照因果律的说法,这辈子为贼,则下辈子手要断掉的,如此显著的身体缺陷,在泰国几乎无法回避被人观察到这个结果,那至少不会是荣耀。反过来说,如果当世一个人身体有残缺,说明上辈子也许做过什么不妥当的事情,和尚这样高尚的身份肯定是承担不了的。
泰国男人普遍出家为僧的另外一个原因大概还是因为上座部佛教,特别是泰国佛教中并不要求僧侣戒除荤腥,从生理角度来说没有大乘佛教苛刻。泰国的寺院没有伙房,僧人每日两餐并且过午不食,所以每天早晨都可以看见寺庙僧人排队出来化缘或者托钵,托钵时往往打赤脚,从这点上看更接近佛教传统。因为泰国僧人全靠信众供养,可想而知,如果泰国僧人吃素就会给善信带来麻烦,也有可能信众由于嫌麻烦就不去准备斋饭,因此泰国僧人并不戒荤腥,但是讲究吃“没有看到,没有听到,不是为我而杀的”三净肉。源自上座部佛教的泰国佛教,僧侣更讲究自己个人的修行,遇到唱歌跳舞,甚至人妖表演,泰国僧侣一般都不会避讳。泰国僧人还有一些获得供养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在每年谷物丰收之际,僧人会受邀到村庄讲法,这些佛法以故事甚至以戏曲的形式进行,既是道理,也是娱乐。这种故事称为“本生”(Jataka)故事,主题环绕释迦牟尼的前生事迹,其中最有名的是毗桑塔罗本生故事,故事讲述毗桑塔罗虽贵为王子,但为学习佛法,不仅抛弃了名位,更离开了妻子和两个儿子,独自跑到丛林生活。僧人演绎本生故事,在传播佛法之余,更欲借此机会获得布施,成功与否往往与僧人的表演是否出众有关。这种入世佛教更容易深入人心,因此走进泰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就顺理成章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我国古代著名的信佛皇帝梁武帝,据传他引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得食一切肉的经文,《涅槃》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并表示“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一切悉断,及自死者。”梁武帝与三律师及有疑义的与会法师进行激烈辩论后,再次指出:“《涅槃经》有断肉,《楞伽经》有断肉,《央掘摩罗经》亦断肉,《大云经》、《缚象经》并断肉。律若至涅槃,云何无断肉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佛教吃素始于梁武帝,再想想之后梁武帝被饿死,不禁让人唏嘘,再想起梁武帝之后的多次毁佛灭佛,颇有些“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感慨。
在泰国,还有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将出家为僧作为一条翻身的途径。佛教戒律中,年满20岁的男子出家要受227戒后可以成为“比丘”(巴利语:Bhikkhu),而7岁以上不满20岁出家的少年僧人受持10戒后就可以成为“沙弥”(巴利语:Samanera)。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贫穷的泰国家庭选择讲孩子送到寺院做沙弥,这样就可以全程享受免费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甚至顺利读到佛教大学毕业,成为受人尊敬的僧人,之后即便还俗离寺,仍可以有很好的机会娶妻生子并回归世俗社会。
泰国还有很多短期出家的僧侣,从某种角度看,短期出家可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亲身体验俭朴、规律、有节制的生活,每天天未亮就起床诵经、赤足行走数公里来回,只为托钵取得每日的餐食,每日两餐、过午不食。与此同时,还要学习各种佛教经典,打坐修行,修身养性,端正对世事的态度。如此种种,可以算作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迈向成熟人格的一种途径。泰国社会普遍认为曾经出过家的男子性格比较成熟稳定,更加值得信赖。原则上泰国并不允许外国人成为正式的僧侣,但是这种灵活的短期出家制度又吸引了全世界想要尝试短期出家的佛教信徒。2015年,就有70名来自中国云南的游客在清迈进行了25天的短期修行,有的甚至直接剃度;2016年,又有200多名中国人在清迈的寺院进行短期出家,期间吸引了来观礼的中国游客超过5000人。
泰国僧侣的出家仪式在佛寺的戒堂内进行,但在出发之前,寺庙中的剃度师已来到受戒人的家中,将受戒人的头发剃掉并给他穿上白衣,之后受戒人在亲友的前呼后拥下去戒堂。进堂之前,受戒人的亲戚之一会扮演魔罗,假装拦阻他进去。受戒人成功进堂后,向他的受戒师父三次磕头,三次表示要以佛法僧为归依,并奉上香烛等礼物和僧服。当受戒师父收下礼品和僧衣,便向受戒弟子解释三皈依的涵义,又向受戒人颁授“戒名”(出家后的法名)、食钵和三衣,经过这个仪式,受戒人成为沙弥,并到佛寺作短期生活。在受戒仪式之前,受戒人的家中已经进行了一个称作“收魂”或“收心”的仪式。源于古老的泛灵信仰,泰国人相信人有32种不同的魂魄(khwan),收魂的仪式就是将这些魂魄召回来,并以红线将它们固定在男子的手腕上。这种收魂仪式在男子家中举行,主持仪式的不是僧人,而是具有通灵经验的家人。暹罗人传统的收魂仪式,原是男子的成年礼,到佛教传入,人们开始视具有拜师学法味道的受戒仪式具有同等的功能,他们继续进行收魂,但同时将之看成受戒前的一个预备仪式。
泰国佛教对出家与还俗的态度十分宽容,甚至还有信众可以出家、还俗、再出家修行的,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因为违反戒律被迫还俗的,都可以随时再次出家。对出家的时间也没有硬性要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短期出家修行的时间从以前的最少3个月,到现在的3天、7天。著名的泰拳王子播求就曾在前任泰国国王驾崩期间,因为要为逝去的国王敬献功德而二次出家9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