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从《1Q84》到《刺杀骑士团长》(五)结束篇 精选

已有 8997 次阅读 2018-5-2 13:13 |个人分类:书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五、那扫灭一切痕迹的灾难,那累加灾后重生的沉重

  故事的曲折性是引人入胜的一个关键,但是并不尽然,因为很多故事极尽曲折,看完之后却没有再读的任何欲望,里面还是缺乏打动人心的内容。

  自己看过的电影里,一直能看下去但是结尾时却并无多少意趣的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最后的金黄色》,索菲亚-罗兰的作品,一个眼睛有望复明的孩子跟随自己当宾馆女招待的母亲到处找钱来筹措手术费用,最后终于得以手术复明。过程中找的那些男人每个都和这个女招待有过短暂的情史,或一夜情或稍长一点,其实整部作品看下来没有多大意思,但是寻找过程却不断闪烁着人性光辉,爱与不爱,开始、过程与结果,每个男人和这个女招待的故事都有所不同,虽有小的波折总体气氛还是温情的。

  《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跟这部电影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大师出手还是很不同的,故事性并不强但是让你看得下去,最后看完留在心里的却并非故事情节,而是内心中被触动的悲喜哀愁这种人类共通的感情,心会跟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悸动。

  当然,作为读者,看的时候总会要求一个结局,不管是平凡还是壮烈,总要有一个还过得去的结局。

  对于这部书而言,如果简短节说,结局无外乎“老婆并没和出轨对象结婚,逃离了几个月的老公又回到了老婆身边,共同抚养女儿长大。”

  但是,我们理解书中男主人公的“画家”经历了一次理念的折磨,隐喻和双重隐喻的引导,最终却又返回到原点的循环,从中其实可以发现日本人心灵通常要历经的某种路径或轨迹。

  在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里,《挪威的森林》描写了八次死亡,《1Q84》里面死亡更是如影随形,作为女主人公的青豆甚至亲手执行了杀死这一动作,《刺杀骑士团长》又怎会例外呢?西洋内容的日本画本来就是唐璜用剑刺死了骑士团长,在后续的内容里,画家在养老院又应代表了理念的骑士之邀将其刺杀,如果说这意味着“理念之死”算不上实在的死亡,那么其他涉及到的死亡还有和尚们为了永远开悟而选择的主动死亡,画家妹妹的夭折,雨田具彦弟弟的自杀,免色情人受蛰而死,在一部书里也算不少了。

  看岛国的日本人如看客般的面对各种死亡,总让我们这些来自大陆的人感到意外,因为情绪充满了冷静、旁观者心态,甚至乐见其成的客观,而少有代入其中的悲情情绪,对这一点,我一直从灾难太过频仍的角度去解释,当死亡成为一个国家国民无法回避的主题,当每个人的生命都会伴随着随机的灾难而在风中飘摇,再将其过度重视就不太可能了。《罗生门》里每个视角不同的人反复咀嚼死亡的味道,《失乐园》则由绝望的恋人主动设计死亡方式。二战后期,日本的神风敢死队队员被教育为勇敢抛却生命与敌同死的战争机器,而富士山因为过多人士前往自杀而不得不考虑关闭上山之路,青木原树海更是成为日本的自杀圣地。日本自杀率一度在亚洲第一,在全球排名也很高,最近才被韩国所取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2013年以后约90个国家及地区的自杀死亡率(每10万人口中的自杀人数)统计,发现日本排名第6糟。最高是东欧的立陶宛(30.8人),其后为韩国,苏里南,斯洛文尼亚,匈牙利。

  在佛教广泛盛行的亚洲,能把生命抛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佛系”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一种状态,就是在事件面前的心态平稳,不争,恬淡生活,但是,日本人过多目睹了死亡,所以即便有佛系作为支撑的精神力量,却并不吝于赴死。

  实际上,在《刺杀骑士团长》中的结尾部分,画家回到妻子身边后不久,2011年那次9级地震和随后的海啸、核泄漏等事件就纷至沓来,刚好覆盖了画家作为世外桃源逃离到的目的地,自己所居雨田具彦的房子以及周边环境破坏殆尽,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家也并没有沮丧或者庆幸,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随后发生了而已,而生活即便遭遇如此大变也还是继续,所以,带着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女儿的孩子,以及明确出过轨的妻子,画家选择了重新开始。

  当我选择对灾难的事前和事后态度进行分析的时候,选择了日印中德四个国家,印度的整体态度是事前懒得去防范事后也不去过度悲伤,德国则是事前事后态度比较一致的认真,中国则更加关注事后的救灾,而日本尽管构建了一套应灾体系,在内心里其实更加关注的是事前那个时段,事后的态度则“随他了”,反正这样的灾难不时就会有。

  我们不管看东野圭吾以灾害为背景的《幻夜》,还是《刺杀骑士团长》最后轻轻提及的东日本大地震,流露的都是淡然的口吻,并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因此而生发出去更多情节,可谓体现了日本人骨子里的灾难观。中国人常说,“除死无大事”,这应该是地球人的想法,生命之不存,何论其他哉!日本人则选择了任何时刻都可以启动的重新开始,而在死亡面前,那些面子里子的,都尽可以忽略掉了。画家就这样重新启动了给自己一生带来深重影响事件后的再回家庭,回到过去的节奏里继续下去。

  而中间被“杀掉”的理念,艰辛渡过的隐喻之河,那半夜响起的铃声,神秘的免色先生,和自己妹妹不断形成呼应的少女秋川真理惠,俱往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风流人物只存于自己的内心,而与外在世界似无多大关系。

  所以,一开始小说即以一个无脸人要画一幅肖像画开端,而最后,人人都成了无脸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大约还是无妨的吧。

  而未来已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111945.html

上一篇:从《1Q84》到《刺杀骑士团长》四:对照人物、双重隐喻与故事嵌套
下一篇:公正之为管理目标:《峪中对:管理机制对话录》之一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2 武夷山 黄永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