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的力量

已有 2782 次阅读 2015-3-30 16:29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问号的力量

“?”的力量

——把PPT的标题当问题来问来讲

       现在高校很多学生上课前不买书、不预习、不思考,到了课堂也很少有很专注听教师讲课的,教师请学生抬个头望黑板一下也不容易。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对着PPT讲,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能够记住讲授的内容非常之少。相反教师会讲得很累,也感觉毫无味道。

       为了改进上述问题,我讲课喜欢把PPT的各级标题当做问题来问学生,就是把说话的“句号”改为“问号”。提问也是一门艺术,通常的思路是5W1H,即“who?”“why?”“where?”“when?”“what”“how?”,至于顺序一般无所谓。比如,标题出现“XXX定义”,讲授时就可以根据需要问:“为什么要给出这个定义?”“给出了什么样的一个定义?”“谁提出了这个定义?为什么是他提出的?你还能再给出一个?”“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在何地提出的?”“怎样提出这个定义的?”

       这么一问,教师经常也会把自己问倒了!好得教师就是教师,有这个方便和主动权,自己不知道的也能问学生,何况学生也不知道教师自己也不知道呢。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领导在台上讲话做报告是一样一样的,甚至更甚,领导自己未必全知,却经常运用指导人、命令人、教训人、凌驾于人的口气对着听众讲,而且还要群众贯彻执行。

       上述做法可以起到很神奇的效果。主要有这样几点好处:

       1)当把问题提出来问学生,实际不需要学生真的站起来回答,学生们自然就会把头抬起来一下,关注一下你讲的问题。此时教师停顿几秒钟稍息喉咙,再慢慢把提出的问题做个讲解,而解释的内容就是PPT的正文。

       2)如果上大班课,教师提问请同学回答会浪费大多数同学的时间,通常需要自问自答,教师自问自答与学生也起到某种心灵互动的效果,同时增强了讲课内容的记忆效果。

       3)把PPT的标题当做问题来问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插入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和观点,使得教师本身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方式如果师生都比较投入,师生可以同时进入“项目研究”的状态,这也是现代教学的新理念。

       4)既然是用讨论问题的语气,教师在回答或解释问题时讲得不够系统全面也是正常的,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可下的台阶。

       5)对于有钻研精神的师生,久而久之,说不定就能够从教与学中找到科研的切入点,同时也提高了科研的素养和养成了分析、批判、解决问题的习惯。

       上述这招对于不来上课的学生和不配合型的学生也是不灵的。教师还是需要舞动考试和分数大棒来得灵验。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878470.html

上一篇:请看看电子显微镜之下纸币黏附海量细菌的真容
下一篇:为何不创立一门《事故学》?
收藏 IP: 118.249.61.*| 热度|

6 李杰 杨文旺 王安良 李健 虞左俊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