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图文简述中南大学校本部首座雕塑的由来和内涵

已有 3227 次阅读 2023-12-6 07:59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文简述中南大学校本部首座雕塑的由来和内涵

在中南大学历史建筑采矿楼前面有一座雕塑,三四十年来,有无数人在它身边走过,也有无数人走过时还顺便望它一眼,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该雕塑的由来和内涵。甚至这三四十年来,从采矿楼毕业走出去的数万名莘莘学子,也有很多人不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即使是在采矿楼工作的教职工,相信也有部分不甚清楚。

因此,下面俺就与大家来专门讲述一下这座雕塑的故事。

      中南大学本部校区的前身是1952年组建成立的中南矿冶学院,1985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在2000年以前,国内除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之外,那段时期国内许多大学都很少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事情,特别是像原中南矿冶学院这类工科性质特强的新组建院校,那个年代更是很难把校园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在1952~1985年期间,中南矿冶学院没有一座真正意义的雕塑。

 

直到1986年,作为首届中南矿冶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当年的采矿系矿区开采专业四个班的毕业生为了纪念大学毕业30周年,才由当年5221班的学生和时任资源开发工程系(原采矿系)副系主任潘长良教授及同届留校的老师一起牵头,捐设了采矿楼前的这座雕塑,并且给它起名为“开拓”。

 

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这座雕塑,可在当年的中南工业大学却是真正意义的第一座雕塑!该雕塑反映了当年中南矿冶学院首届采矿毕业生们对母校的热爱和采矿人特有的勇于开拓精神与情怀。

 

该雕塑为长沙雕塑家李叔平设计制作,雕塑以中南矿冶学院组建、采矿系成立、56届采矿专业校友入学的年份:“1952”为主体和底座,象征着中南矿冶学院的崛起时间,造型似一个强有力握紧拳头的手臂,“拳头”代表着地球,寓意采矿工作者向地球采掘矿产资源,也象征着艰苦奋斗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那年的“开拓”雕塑为砖砌混凝土抹灰结构材料,与当年采矿楼未装修时的朴素外观还是非常融洽的。

 

该雕塑起名“开拓”,非常符合雕塑的形象和内涵,更是契合地下采矿工程的典型工艺过程。在地下矿山建设中,首先是要形成矿山的开拓系统,包括重要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巷道、溜井和破碎系统等,之后其它采矿工艺才能顺利进行。

 

2002年,中南大学在原资源开发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作为一个学院,在对外宣传和交流过程都需要一个院徽。因此,2004年学院以“开拓”雕塑为原型,设计了一个LOGO,这个LOGO一直沿用至今。大家现在在学院的主页和微信公众号等都可以看到这个LOGO,师生们做PPT课件时也经常把该LOGO贴在首页之上。

 

2012年,在纪念中南矿冶学院建校60周年时,又一次在潘长良教授的提议下,由学院的学科建设经费等对“开拓”雕塑做了较大的修缮,把雕塑的拳头模型改成金黄色的金属材料,雕塑的主体“1952”模型材料也改用大理石板,雕塑的周边也做了整修。之后使雕塑更加大气和美丽,与采矿楼也更加匹配,也成为采矿楼的毕业生和访客留念的打卡对象。

 

由于原来“开拓”雕塑的位置与采矿楼的门面相距太近,学院有什么活动还是有客人到来需要照相合影时,不管是以雕塑为背景还是以采矿楼门面为背景拍照,都由于距离不够,显得比较局促。因此,20234~6月,学院请施工队将“开拓”雕塑的位置往外移动了数米。现在照相的位置和距离就比较充裕了。

 

下面再欣赏一下2023年“开拓”雕塑移位后的几张照片。

 

作者作为在采矿楼进进出出数十年的退休教师,前两年专门为采矿楼的历史写了一篇考略文章。这几天感觉还要把“开拓”雕塑的故事也专门与大家说说,并顺便在电脑中找出几张平时随拍的照片附上,写成这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也算是弘扬一下学院的采矿工程专业文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12625.html

上一篇:深切缅怀导师古德生院士
下一篇:40年的教学与科研心得PDF分享
收藏 IP: 42.48.113.*| 热度|

5 郑永军 尤明庆 史晓雷 张晓良 汪育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