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十):安全备急法则

已有 1471 次阅读 2022-10-10 18:07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十):安全备急法则

作者:吴超

安全工作不是万能的,安全系统总会出纰漏或负涌现。什么事情都做到万无一失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故灾难也许不经意间就会来临。安全工作要有忧患意识、有安全预案、有应急演练、有应急能力、有善后处理、有恢复能力等准备,当事故灾难真的降临时,也能使损失尽量地减少。有备无患,以防万一,安全工作才能踏实。所谓安全备急法则,就是有备无患的应急法则,其内涵就是上述所说的。之所以用备急而不用应急,主要是为了体现应急也需要重视预防为主的原则。

与安全备急法则较为相关的学科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应急管理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公共机构、企业组织等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特别是针对事发阶段,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预案、机制、体制和法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管理、规划、科技、教育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应急管理的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各方切身利益。因此,在应急决策中要贯彻“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2)应急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日常防范机制,一方面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3)应急管理要从安全管理对象的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协调人和物、人和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和机制的效能。4)应急管理要加强对人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掌握紧急避险的常识,提高自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破坏。5)突发应急事件现场处置要把握好专业前置、专家参与、领导决策三个环节。专业前置是指现场处理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完成事件事态性质、状态及初步处置;专家参与是根据专业人员报告情况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进一步处置的建议和实施方案;领导决策是根据专业人员报告和专家建议,进行综合判断,决定启动何种处置方案,组织实施。

应急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理有:1)有限时空的原理。应急管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系统规模下实施的管理行为,需要对管理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做预设,没有时空界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2)以人为本的原理。应急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主要是人,因此各种管理行为需要以人为本和以生命为第一位;3)应急管理的目标原理。应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安全,所有的管理行为需要有目的性;4)应急管理的动态原理。应急管理的要素基本都是动态的,各种动态要素耦合在一起,整体也具有动态的特性;5)应急管理的信息原理。应急管理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演化与系统的控制,都是由信息来表征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6)应急管理的局部自组织原理。应急管理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系统,在某一特定的局部时空内各具有自组织性和协同性,即存在局部自组织;7)应急管理的权力约束原理。任何系统中的应急管理行为的权力和作用也都是有限的,需要受到存在系统的约束;8)应急管理效果与执行力正相关原理。应急管理是动态的和不断演化的,其演化的动力与系统管理的执行力成正相关,应急管理系统的行为与控制和执行力密不可分;9)应急管理的降维原理。应急管理可以运用系统分解方法将其分解成多个子系统,使系统的维度减少,应急管理效果增强;10)应急管理的有限开放性原理。应急管理系统是开放性的,但不是无限开放的,特定时空界定之下的应急管理系统时时刻刻都与其系统之外的系统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要素的交换。

关于安全预案和应急演练的事情,再阐述几句:1)安全预案是指根据安全评估分析或实践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等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安全预案要有针对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等要求。但实践表明,很有用和很奏效的安全预案很少,因为能预先考虑到的突发事件已经不算突发了,至于道理这里不变细说。不过有安全预案总比没有好,这是可以肯定的。2)应急演练从正常规律上讲是必须的,比如消防员的灭火演练,平时演练多了,遇到火灾时其技能就很快能用上,但消防员是专业的,演练也是专一的。由于突发安全事件非常之多,作为普通人不可能对什么安全突发事件都做演练的,即使对某种突发事件能够做一些演练,遇到突发事件到来能起作用的概率也很小。所以,人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效果,更主要的是靠平时积累的综合安全素养和能力及当时对危险判断的准确性。

相关文献阅读:

[1]吴超.公共安全管理的若干基础理论[J].安全,2021,42(04):1-7+89.

[2]吴超.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领悟安全科学的真谛[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3):213-2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358861.html

上一篇:安全工作十大法则(九):“安全+”法则
下一篇:凄美的干枯樱花树梢
收藏 IP: 42.48.113.*| 热度|

1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