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安全工作十大法则(九):“安全+”法则

已有 1703 次阅读 2022-10-10 11:57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安全工作十大法则(九):“安全+”法则

作者:吴超

所谓“安全+”法则,就是将安全贯穿于所有人的每一件事和物之中,在思考做什么事和实施各种事情时,不论是生活和工作的行为,不论是做设计和工程还是做教育和管理等事情,都需要以安全为前提和有安全的保障。

俺于2016-7-5 在科学网发表博文“安全+”或“+安全”思维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988836

那时是基于“互联网+”的表述方式启发而提出“安全+”或“+安全”的表述的,并认为“安全+”或“+安全”比“互联网+”更具普适性、前瞻性和持久性,但当时俺并没有深入思考“安全+”与“+安全”的区别。之后将“安全+”作为一种安全思维发表于2018年第3期的《现代职业安全》上,该思维是:做什么事都要加上安全问题一同考虑;安全贯穿于每一件事和物,无论做工程、设计、教育、管理等事情都需要“+安全”;不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在行动上都要加安全。

王秉在此基础上于2018-12-23在科学网发表了博文,深入思考了“+安全”VS“安全+”两者的不同意义和区别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53670&do=blog&quickforward=1&id=1153195 ,认为“+ 安全”可理解为在已有前提的基础上考虑安全的思维模式,安全不是出发点与归宿点,不是主体,而是附属体,主要体现安全的依附性;“安全+”则是以安全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思维模式,是把安全作为主体和引擎,并将该文发表于2019年第4期的《现代职业安全》上,个人很赞同王秉的观点。

但“安全+”一般人比较难以理解到位,“安全+”的实现比“+安全”更加困难。其实“+安全”和“安全+”也是可以转化的,当所有人和组织乃至全社会都能持续做到“+安全”,就相当于在某种程度实现了“安全+”。

“安全+”或“+安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依据的。理论依据是:安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安全是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安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人们的所有行为活动首先要确保安全是客观需求和有普遍意义的。在实践上,从古到今到未来,“安全+”或“+安全”无处不在,如生活需要安全,经济需要安全,生产需要安全,各行各业都需要安全,发展需要安全,各地区和国家都需要安全,全社会需要安全,等等。特别是在现代生产安全领域,出现了各种安全专业,如机械安全、冶金安全、动力安全、信息安全、通信安全、建筑安全、水利安全、化工安全、地质安全、矿业安全、石油安全、天然气安全、交通安全、运输安全、航空安全、核安全、农业安全、林业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畜牧安全、林业安全、药物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这些安全都是根据实践需要发展起来的学科和专业。

从方法论上分析“安全+”或“+安全”的途径,参考“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八)”,作者想了几个英文单词来加以表达:用@people@organizations@society@time表示所有人、所有组织、全社会和所有时间,简称为@tops,则“+安全”主要有5条途径:tops@thinking+安全、tops@doing+安全、tops@making+安全、tops@behavior+安全、tops@reaction+安全。

相关文章阅读:

科学网—“安全+”或“+安全”思维 - 吴超的博文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988836 2016-7-5 16:31

科学网—安全科学总体方法论/思维:“+安全”VS“安全+ - 王秉的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53670&do=blog&quickforward=1&id=1153195 2018-12-23 22:26

吴超,王秉.40种安全管理思维[J].现代职业安全,2018(03):67-71.

王秉.+安全”VS“安全+[J].现代职业安全,2019(04):3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358804.html

上一篇: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八):“安全@”法则
下一篇: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十):安全备急法则
收藏 IP: 119.39.118.*| 热度|

1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