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胆大与胆小:儿童的行为抑制性

已有 9731 次阅读 2014-5-26 07:5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出版社, 儿童, 行为抑制, 胆大胆小, 侯静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

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气质特征,所谓的气质特征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俗称的“脾气、秉性”,气质特征也是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凯根提出的行为抑制性是指人在面临陌生情境的最初一段时间内(10分钟到15分钟左右),表现出敏感、退缩、胆怯的行为特征;行为非抑制性则是指人在这段时间内表现出不怕生、主动接近陌生人和探索陌生环境的行为特征。在过去的近三十年中,国内外对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大量研究,而本研究对我国儿童2岁、4岁、7岁进行了纵向追踪研究,考察了我国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稳定性、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学校适应状况,这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对我国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了借鉴作用。

行为抑制性主要是人在陌生环境下,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胆怯、退缩、恐惧、紧张、不敢主动接近陌生人和陌生物体的气质特征,这种气质特征就是我们俗称的“胆小”;而行为非抑制性是在陌生情境中,人主动接近陌生人和陌生物体,表现比较放松的气质特征,就是我们俗称的“胆大”。以往的研究者(陈会昌,张越波,1998)发现,我国2岁行为抑制型儿童占10%,行为非抑制型的儿童占20%,而凯根对美国高加索儿童进行的研究发现,美国行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儿童各占15%,可见,我国2岁儿童的行为抑制型的比例比美国的行为抑制型的比例高。本研究也发现,我国儿童7岁时在陌生实验室中,表现出更多的抑制性行为,例如,不太主动参加陌生同伴的游戏,尤其不主动邀请陌生同伴一起玩,而且,在与陌生同伴游戏和交往时,情绪比较内敛,不过多表露自己的情绪,很少明显表现出积极情绪,比如在游戏过程中欢呼、大笑或微笑,可见,我国儿童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得更多胆小、退缩、拘谨、紧张等行为抑制性的特征。然而,本研究还发现,我国儿童2岁、4岁、7岁的行为抑制性发展整体是不稳定的,随着年龄增长,我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都有向中间型发展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胆小、退缩、拘谨等行为抑制性特征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自信、胆大等行为非抑制性特征则受到社会的推崇,因而,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发现,我国2岁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教师报告他们7岁时在学校里的学习问题较少;4岁时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教师报告他们7岁时的攻击问题较少,忍受挫折的能力较强,任务定向能力也较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较多。这些结果表明,胆小、退缩的行为抑制性儿童在教师和父母的眼中,是听话、文静的“乖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更专注,因而学习成绩也较好,同时他们也不会与同学发生冲突,出现攻击行为,遇到挫折也更能忍受。但是,由于行为抑制性的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的被动、退缩,也会使他们缺少朋友,这也更容易导致这样的儿童出现孤独、焦虑的症状,因而,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胆小、退缩的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更值得教师的关注、引导和爱护。

本文摘选自侯静《胆大与胆小: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儿童行为抑制性研究》,图片来自于网络。本文与《胆大与胆小: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期在科学出版社微信发布,敬请关注:

一起阅读科学!

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797679.html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对建模仿真的挑战与思考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下一篇:太阳活动对全球变暖有影响吗?|《科学通报》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1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