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南海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研究进展

已有 6698 次阅读 2013-6-24 11:14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生态学, 生物学, 南海, 珊瑚礁

 

中国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位于世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金三角” (Coral Triangle)的北缘, 约有2450 km2的珊瑚礁分布于这个区域[1], 是世界珊瑚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世界上其他珊瑚礁一样, 中国南海珊瑚礁正遭受人类活动、气候暖化与海洋酸化的威胁而严重退化. 珊瑚礁的生物学及其保护研究是近十年来全球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为集中展示中国南海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科学通报》编委会编辑部决定组织南海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专题, 邀请部分从事珊瑚礁生物学与生态学专家撰文. 

在珊瑚礁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方面, 陈天然等人[2]探讨了广西涠洲岛滨珊瑚骨骼中的生物侵蚀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发现该处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以及可能的过度捕捞, 导致侵蚀生物数量明显上升, 侵蚀强度增加, 对涠洲岛珊瑚的存活、礁区碳酸钙的堆积乃至礁体的增长都极其不利.

Li XB等人[3]通过研究三亚榆林湾近岸工程引起的浑浊事件前后珊瑚群落的显著变化, 发现抛泥、沿岸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了榆林湾近岸珊瑚礁区域颗粒物大量沉积, 导致了珊瑚群落的大量死亡.

赵美霞等人[4]探讨了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沉降物的来源与分布状况, 发现沉降物的时空差异与沉降物特征和水动力环境有关.

在珊瑚及共附生生物学方面, 许昌有等人[5]获得了澄黄滨珊瑚Poriteslutea ferritin基因部分cDNA序列, 并对该序列的组成及潜在功能做了初步分析, 该基因可能作为环境变化对珊瑚影响的生物标志物.

陈蕾等人[6]分析了三亚湾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组织内共附生固氮菌多样性, 发现壮实鹿角珊瑚组织内的共生固氮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而且还可能含有大量未被培养的新的固氮基因.

在珊瑚礁其他生物方面, 尤丰等人[7]报道了海南岛珊瑚礁海域枝手目海参一新种, 并初步研究了其系统进化关系.

凌娟等人[8]研究了三亚湾珊瑚礁海域蓝藻群落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发现与表层和底层蓝藻群落结构组成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是不同的.

专题网址: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volumn/home.shtml

 

[1]  Spalding M D, Ravilious C, Green E P. WorldAtlas of Coral Reefs.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 2001

[2]  陈天然, 郑兆勇, 莫少华, . 涠洲岛滨珊瑚中的生物侵蚀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科学通报,2013, 58: 15741582

[3]  Li X B, Huang H, Lian J S, et al. Coralcommunity changes inresponse to a high sedimentation event: A case study in aturbid bay of southHainan Island, China. Chin Sci Bull, 2013, 58: 10281037

[4]  赵美霞, 余克服, 施祺, . 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沉降物的来源、分布及影响因素. 科学通报,2013, 58: 15831589

[5]  许昌有, 黄晖, 练健生, . 澄黄滨珊瑚ferritin基因部分cDNA序列的获得及分析. 科学通报,2013, 58: 15901595

[6]  陈蕾, 张燕英, 董俊德, . 三亚湾壮实鹿角珊瑚组织内共附生固氮菌多样性分析. 科学通报,2013, 58: 15961603

[7]  尤丰, 黄晖, 张浴阳. 海南岛海域枝手目海参新种描述及初步系统进化.科学通报,2013, 58: 16041609

[8] 凌娟, 张燕英, 董俊德, . 三亚湾珊瑚礁海域蓝藻群落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科学通报,2013, 58: 161016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702236.html

上一篇:沉痛悼念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先生!
下一篇:《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芦山地震是如何破裂的?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