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混凝土断裂损伤力学 精选

已有 10535 次阅读 2017-11-30 08:57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土木水利工程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迅猛发展。混凝土作为土木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损伤断裂特性对工程安全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准确把握混凝土的破坏机理,确定合理的混凝土断裂参数,对评价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等经化学反应生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它自身的非均匀性以及复杂的内部结构,使得混凝土的断裂破坏机理也非常复杂,如何合理研究其由损伤、断裂到失稳破坏的复杂过程,一直是研究者极为关心的课题。


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机理


混凝土是以骨料为填料、以硬化水泥浆为母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因此,骨料和硬化水泥浆以及它们结合面的力学特性必然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现代化测试技术和计算技术为我们观察和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破坏机理提供了方便。


虽然不同的学者由于所采用的观测方法与试验仪器的灵敏度、精度等不同,导致裂缝扩展过程中相应于不同阶段的应力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所得的结论都证实:未加荷载之前,混凝土中已经有微裂缝存在;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实质上就是裂缝的产生、稳定扩展与不稳定扩展的过程,即裂缝的扩展经历了裂缝起裂、裂缝稳定扩展与裂缝失稳扩展三个阶段;而且混凝土破坏过程中并非单一裂缝在扩展,另外还有众多的次裂缝。


应力-应变关系是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及破坏现象的外部表现。在单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砂浆、骨料以及混凝土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单轴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


由图可知,对骨料而言,在达到破坏荷载前,其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上是线性的。砂浆而言,直到破坏荷载的90%~95%之前,其应力-应变曲线也基本上是线性的。但是,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则有明显的不同,在荷载达到抗压极限强度的30%~40%之前,应力-应变曲线接近直线;应力超过该点之后,应力-应变曲线的曲率逐渐增加,当应力达到抗压极限强度的70%~90%时,曲线明显弯曲;应力达到抗压极限强度后,应力-应变曲线达到峰点,可见,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的变化与其内部裂缝的扩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以裂缝的扩展过程为标准,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弹性阶段。在30%~40%的极限抗压强度以内,该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呈直线,在施加荷载之前已有的微裂缝处于稳定状态,几乎没有扩展的趋势。除了已存在的裂缝之外,在试件内的某些孤立点上会产生应力集中,使得在应力集中的微小局部区域内也可能引发一些附加裂缝,它们也将保持稳定,并且这些裂缝的形成有助于缓和应力集中,并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然而,微裂缝的出现必然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这可能是在低应力下应力-应变曲线并不完全呈线性的原因,但这种不可恢复的变形量很小。


第二阶段


稳定扩展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这些微裂缝不断产生或闭合;骨料与砂浆结合面上的作用力为压-剪复合应力,且砂浆与骨料沿开裂面开始滑动,裂缝向砂浆中扩展。此时,众多的微裂缝开始缓慢、稳定地扩展,并逐渐延展到基体中,随着基体的开裂,原先孤立的微裂缝开始逐渐贯通,发展成一个更为广泛和连续的裂缝体系。若停止加载,裂缝扩展也将中断。在这个阶段,由于不可恢复的变形明显增加,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偏离直线,且其曲率也越来越大。


第三阶段


临界应力或不稳定扩展阶段。如果将应力维持在极限抗压强度的70%~90%,已贯通的裂缝体系将持续扩展,裂缝扩展也进入不稳定扩展阶段。此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明显弯曲,基体中的裂缝扩展变得更加迅速。由于这些裂缝的延伸,裂缝体系终于变得不稳定,即混凝土发生失稳破坏。


整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变化说明了裂缝的产生、扩展与失稳过程,而裂缝的发展阶段也解释了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现非线性的原因。


图2 单轴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


混凝土单轴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图1与图2非常相似,但是两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值得说明。图2单轴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当应力低于极限抗拉强度的60%时,单轴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几乎呈线性,且在这一应力水平之前,新生微裂缝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一应力将对应于弹性极限。超过该应力水平后,初始微裂缝开始扩展,且在单轴拉伸应力状态下抑制裂缝扩展的趋势比单轴压缩应力状态下要小得多,因此,拉伸应力状态下裂缝的稳定扩展阶段相对较短。此外,在拉伸应力状态下,裂缝的扩展方向大致垂直于应力的方向,因而任何新裂缝的产生与扩展都将减少有效承载面积。所以,在拉伸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破坏不是由众多裂缝引起,而是由少数几条裂缝所致。同时,由于裂缝扩展迅速,在试验中要得到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下降段也更加困难。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学者舍弃或修正了经典断裂力学中不符合混凝土特性的一些假定、理论和试验方法,并不断提出了能反映混凝土特性的新假定、新理论与新试验方法,从而逐渐形成了混凝土断裂力学。混凝土断裂力学的早期研究大都以线弹性断裂力学为基础,即认为构件在断裂前基本处于线弹性范围内,把混凝土视为带有裂缝的线弹性体,分析裂缝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应力强度因子法与能量法。然而,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当混凝土构件受荷载后,主裂缝附近和前端将出现分支以及微裂区,使整个体系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将线弹性断裂力学直接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断裂分析,就会忽略主裂缝失稳断裂前的缓慢扩展(亚临界扩展)和微裂区的影响,将导致所测得的断裂韧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


后来,众多学者基于混凝土的亚临界扩展特性,提出了多种非线性断裂模型,如虚拟裂缝模型(fictitious crack model,FCM)、钝裂缝带模型(crack band model,CBM)、尺寸效应模型(size effect  model,SEM)、双参数模型(two parameter fracture model,TPFM)、双K断裂模型(double-K fracture model,DKFM)等。这些非线性模型的提出和确定对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稳定性,确定其危害性,判断工程加固的必要性以及加固效果,改进土木水利工程稳定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等具有重要作用。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混凝土断裂损伤基础

第3章  混凝土静、动力损伤本构理论

第4章  混凝土静、动力断裂损伤模型

第5章  基于峰值荷载的混凝土起裂断裂韧度的研究

第6章  混凝土结构裂缝尖端变形测量

第7章  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试验研究与分析

第8章  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分析

第9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裂损伤数值模拟方法及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本文摘编自李庆斌著《混凝土断裂损伤力学》文前及第一章,内容有删减。



混凝土断裂损伤力学

李庆斌

责任编辑:刘宝莉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09

ISBN 978-7-03-054645-6


混凝土断裂损伤力学》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混凝土断裂损伤力学方面的最新成就,总结了著者多年来在混凝土断裂损伤理论、开裂判据、分析方法、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混凝土断裂损伤本构关系与裂缝稳定性判据,混凝土断裂参数解析计算模型,裂缝前缘应变分布状况,全级配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变化规律及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抑制作用机理,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本期编辑:安 静)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87544.html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量子技术实现500米信息直接安全传送
下一篇:科学出版社11月新书快递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2 刘克 郭战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