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沉痛悼念钟扬编委

已有 4167 次阅读 2017-9-26 16:17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杂志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昨天,复旦大学发布新闻,该校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9月25日上午在内蒙古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钟扬,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4年毕业于该校无线电电子学系,获无线电电子学工学学士;留学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获生物系统科学博士。1984-1999年在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工作;1992-199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和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研究4年。2000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教授、西藏大学教授等;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信息学与理论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2-2006年两次任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数理研究所外国人客员教授。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西藏大学),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曾任西藏大学校长助理。

钟扬教授现为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他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钟扬教授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以上摘自复旦大学新闻)


钟扬教授自2003年起担任《科学通报》特邀编辑,2008年开始担任该刊编委至今,为刊物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5年初,钟扬教授曾经接受《科学通报》科学访谈栏目专访,带着对我国科学家早日获奖的期盼,围绕诺奖这一话题,与刊物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他的独到见解,也为办好《科学通报》提出建议。在此,我们摘录部分内容,以表达对钟扬教授的深切缅怀之情——  

原创的, 就是世界的——钟扬教授专访

钟扬教授说:以诺奖为代表的科学奖励,所尊重的是原创。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但不太为国人所知的原因就是诺奖评选规则——如果某项研究进入诺奖评审程序,一定要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或原始记录,不管用什么语言记录,是否发表或发表在哪里,只要谁最先提出,当时记录了,就会被认定。这里,“原创”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诺奖评选注重原创这一原则也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原创的机会应该是越来越多了,我们应该及时地记录各种科学发现和灵感。当你有了大数据,也许还可以开展数据驱动型科研或者说基于大数据的科研,而一些非常宝贵的数据可能导致原创性成果。以前写成论文是原创,现在分析数据也是原创。我们要抓住机会多做原创性的事情,多思考基本的科学问题。

钟扬教授还说,我们要通过国际化提高自信,而不是通过国际化丧失自信。刊物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科学通报》发表过一大批优秀的代表性成果,如袁隆平先生的水稻雄性不育理论等。《科学通报》等一批中文学术刊物在让一名学生成为真正的科学研究者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科学通报》的中英文版已经分开了,但从一篇论文本身的研究质量而言,用什么语言发表是没有差别的,在这个意义上,刊物是没有影响因子之分的。

日本诺奖获得者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要鼓励年轻学者去做原创性研究,这也可为我们办刊所借鉴。我们经常提到NatureScience的栏目丰富,其实不光是栏目,我们还应该关注其内涵。例如这些刊物会有Science in Russia这样的内容,当期报道俄罗斯的科学。也许我们需要去关注某些原来没有关注过的东西。

日本的本土科学刊物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要通过国际化提高自信,而不是通过国际化丧失自信。《科学通报》要保持自己的风格,保持自己的品牌,为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多出一份力。比如,为研究生办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

采访后记

作为一名援藏13 年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钟扬教授对西藏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采访即将结束时,他不忘借此机会,大声呼吁科研、教育界要关注西部,关注那些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生态环境的区域。“梦想无论多么遥远,总驻守在我们心底。创新的心永远无法平静。只要心在不断飞翔,路就不断向前延伸。” 正如他和学生们在微纪录片《播种未来》中描述的那样,他在坚守中追逐着梦想,在创新中播种着未来。只要原创的,就是世界的!让我们一起祝愿我国科学家们在坚持创新中不断攀登世界科学的高峰!

[更多内容]:

原创的,就是世界的——钟扬教授专访



沉痛悼念钟扬编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77845.html

上一篇:深部岩石热力学及热控技术
下一篇:李士錡:如何做数学教育研究?
收藏 IP: 219.238.6.*| 热度|

5 刘全慧 范振英 罗祥存 张珑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