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人们对其原因或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均知之甚少,因此无法早期预测和预防。虽然综合征性家族性AD已有研究并发现与FBN1和COL3A1等基因突变有关,然而约80%的AD病人是非综合征的散发病例,其遗传学致病基础是否与家族性AD病人相同尚不得知。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金属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之间的平衡,在维持主动脉壁的强度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系统失衡是否在散发AD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针对上述这两个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汪道文团队对702例国人散发非综合征性AD病人和163名正常对照者的胶原-MMP/TIMP系统全部人类73个编码基因(45个胶原、24个MMP和4个TIMP)的外显子区及其邻近调节区域进行了深度靶向测序(平均716×)。经过严格筛选及比对,初步描绘了散发AD病人的胶原-MMP/TIMP系统的致病突变图谱。除发现了报道过的COL3A1基因2个致AD综合征突变外,还在胶原-MMP/TIMP系统发现了52个新的丧失功能突变(LOF)和255个可疑致病突变,解释了31.05%的散发AD病例。此项研究还发现,散发AD没有“致病热点”突变;15.13%散发AD病人携带2个或2个以上可疑致病突变。携带越多的致病突变发病年龄越早;一些病例是de novo突变导致的。
此项研究进一步对8例散发AD(7例携带可疑致病突变和1例FBN1突变的马凡综合征)及2例正常人主动脉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病例组均有显著异常,而且胶原-MMP/TIMP系统突变导致的AD与马凡综合征导致的AD主动脉组织mRNA表达谱也有差异,说明其致病机制不同。此项研究还首次构建了Col5a2基因敲除大鼠模型,发现基因缺陷鼠主动脉发育不良,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减少,从而证明了该系统突变的致病作用。
总之,此项研究第一次证明,在中国约三分之一的散发性AD发病可能是由胶原-MMP/TIMP系统编码基因突变引发。这对于深入研究AD发病机制、临床遗传检测和人群风险预测及预防将有重要意义。
此项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在线出版,敬请关注:
Variants of genes encoding collagen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system increased the risk of aortic dissection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7-016-0333-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