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驻会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我国的能源需求及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并越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我国能源储量先天不足,“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能源的供应能力,能源市场的供需缺口不断拉大,且扩大趋势并无逆转的迹象。为保证国内能源供给,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但进口地区均较为集中,在国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政治风险。对能源的高进口依存度和能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能源领域还存在能源价格非市场化扭曲、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的问题。管制下的低能源价格扭曲了市场供给,严重阻碍了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造成能源使用效率低下和能源消费结构僵化。此外,低能源价格还导致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负外部性成本无法内部化,巨大的能源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和居民的生命健康。
在我国能源领域面临需求过于旺盛、供给持续不足、能源安全备受威胁、能源价格扭曲、经济结构较重,以及能源负外部性等主要问题的情况下,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制度四方面革命迫在眉睫。本书(《突破“不可能三角”:中国能源革命的缘起、目标与实现路径》,郑新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03,下同)认为:
能源革命的目标应该由确保能源供给、治理环境污染、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价格冲击、保障能源安全五个维度构成。
我们单看每个维度的改革,实现起来并不是十分困难。
▲ 能源革命的“不可能三角”——单维改革
在五个目标维度中,做到“二维兼顾”也并不困难。
▲ 能源革命的“不可能三角”——二维兼顾
问题的关键在于,同时实现多个维度的改革目标几乎毫无可能。在既定条件下,很难找到一种能源结构和体制能够确保“既有能源用,又没有污染,价格还便宜”这三个目标能够同时实现,即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能三角”。
▲ 能源革命的“不可能三角”
因此,在对改革方案进行评估时,必须要对上述五个维度按照轻重缓急依次进行顺序评估,讨论改革方案能够在哪些维度解决能源领域中的问题,以实现改革目标。然后,评估出改革赢家与输家,并进一步探讨改革红利的分配方式和对输家的补偿方法。最后,对物价水平、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速度与地区发展等经济基本面所受到的影响也必须进行可靠的评估。
通过具体分析,笔者认为能源革命目标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确保能源供给、治理环境污染、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价格冲击、保障能源安全。
现阶段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障能源的充足供应与有效缓解环境污染。本书最后一部分从能源革命重点领域出发,探索能源革命重点领域的困境和难题,对包括煤炭、油气、电力和核能等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行业现有改革措施进行试评估,进而就能源革命实现途径从政府与市场改革方向展开探讨。
通过对能源革命重点领域的特点分析,以及从已有改革措施的效果可以看出,当前能源领域的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国家行政性垄断是产生各种能源问题的根源。行政性垄断引致价格的严格管制,市场无法有效发挥调节作用。而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机制的缺失会导致行业效率低下,长期的低能源价格既不能完全反映其成本,也抑制了企业的生产意愿,造成能源短缺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诱发了寻租行为。而与国家过度管制相对应的是合理监管的缺失,过度的管制并未获得其预想的效果,而政府应管不管导致能源行业负外部性长期得不到纠正。长此以往,能源革命就将只是一纸空谈。
推进能源革命必须从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入手:市场定位于有序竞争,形成合理价格;政府定位于监管监督,保证质量安全。二者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协调。
(书中观点并不必然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文责自负。)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郑新业著《突破“不可能三角”:中国能源革命的缘起、目标与实现路径》(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03)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突破“不可能三角”:中国能源革命的缘起、目标与实现路径》对中国能源发展状况及其面临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梳理。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及占世界比重不断增加,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在此情况下,中国的能源革命势在必行。本书首先从学术角度阐述了能源革命的缘起,从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强调了能源革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对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进行了提炼和归纳,并对能源革命目标的五个维度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提出能源革命的“不可能三角”。最后,本书提出了能源革命的根本实现路径,即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书名、作者、封面可购买本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9 0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