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s33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ss333

博文

即将毕业女博士的职业规划

已有 16694 次阅读 2013-8-26 17:36 |个人分类:工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 职业规划

熬过了艰苦卓绝的博士生活,终于要到毕业的时候了。现在没有了读博时候那种能把人逼疯的压力,但对未来却多了一些迷茫。一直在读书,没有工作过,不知道该如何对自己进行定位。

我博士期间文章太少,质量也不好,所以对回高校有点心里发怵。毕竟文章和项目是高校的关键。可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我喜欢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发现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之前的想法: 高校青年教师——副教授——教授,似乎高校老师都在疯狂争取评职称。在这条职称路上,文章和项目是关键。现在想想以后的生活,忽然觉得挺害怕的。我会努力写文章,可如果工作的目标只是为了评个职称,就觉得那样挺没意思的。分析根本原因还是我自己对科研没有太大兴趣。可想了好多天也没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挺迷茫的。一直都在读书,没工作过,所以面临毕业的时候,近30岁的人和本科生一样迷茫...我得再好好想想,做个长远规划。

迷茫了几天,思来想去,自己的专长还是在搞科研上,尽管目前我还没写出像样的文章来,有点心灰意冷。但在没想清楚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之前,你必须把搞科研培养成自己吃饭的看家本事。生活是很现实的,不要再虚无缥缈地做梦了。你必须首先有个能养活自己的本领,在此基础上才是发展个人爱好。现实点,先解决生存问题。

选定一件事,然后做好它。当老师就好好当老师,全力用心去做好。其实干什么都不容易,不是你想的(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就happy ending了)那么简单。忽然觉得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不管你和谁谈都会时不时闹点矛盾,重要的改变你和他,俩人一起把矛盾给解决了,而不是光想着换人。其实你和谁谈都一样,都会争吵都会经历那些阶段(这么说有些片面,领会精髓即可,别揪细节)。对于目前心浮气躁的我来说,重要的是静下心,赶紧培养自己写文章的能力,别的都别想了。幸福的能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干啥工作都有开心的和不开心的。所以你的幸福和职业没多大关系,全在于你自己的决定。不要自己捆绑自己,把自己往某个职业的框框里框,你是一个人,跟干其他工作的没啥差别。过得好不好是你自己的事。加油吧小伙伴!

先做好一件事,在12月毕业典礼之前,投出3篇文章。因为博士期间积压了很多东西,没整理成文章,是时候整理了。加油!

——————————————————————————

说了半天,都是在和自己较劲,没有提到职业规划。这些天从小木虫论坛恶补了高校青椒方面的帖子,简单列下我的想法。

1.职业定位:高校老师。

2.专业技能:讲课,发文章,申请项目。前两年就是讲课和发文章,先得文章够了才能申请项目。

3.我的目标:

(1)提高自己的本事。核心竞争力也罢,吃饭的本事也罢,总之得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多发文章,多讲课。我相信自己的本事提高了,自然就可以往上评了,不过要是不能评也没事,起码我清楚自己能把一件事做好。这样的话,哪怕以后不当老师了,我也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我是能静心做事的,只要我愿意我肯用心,我就能把事情做好。评职称不是我紧盯着不放的目标,我觉得那很没意义。

(2)关心引导学生成长。虽然我自己的阅历还不够多,虽然90后们和我们那会儿不太一样,虽然听说现在学生很强悍,不想听就直接走了,但是我还是愿意顶着锅盖去关心他们。想想自己在高中大学时的迷茫,那时候多么希望有个人生导师在身边。我不敢充当什么人生导师,但我愿意去倾听那些年轻生命的迷茫哀愁喜怒哀乐,我愿意用生命来带生命。也许最适合我的工作就是和学生交流,因为一谈到这个我心里就好激动啊。

(3)家庭要放首位。赶紧生孩子,好好预备自己,当个好妻子好妈妈。工作要做好,但不能因为工作而牺牲家庭。要平衡好。

————————————————————————————

最近一年要做的就是赶紧提高自己发文章和讲课的能力。

关于讲课,有个问题想问下前辈们:是不是高校的讲师也必须去考个教师资格证才能给学生讲课啊? 谢谢

胡言乱语,整理思路,欢迎各路大家给点意见,谢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334-719897.html

上一篇:非加油不可
下一篇:赤裸裸的差距
收藏 IP: 130.158.214.*| 热度|

8 苏光松 张忆文 徐大彬 吕鹏辉 高建国 陈沐 郭超 ycj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