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墨脱的路和桥——墨脱考察追记之四 精选

已有 12917 次阅读 2017-2-12 18:01 |个人分类:墨脱考察追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考察, 墨脱, 溜索, 藤网桥, 更巴拉山

墨脱的路和桥——墨脱考察追记之四

在墨脱除了从派区到背崩有少数马匹可以托运货物以外,大部分地区脚是唯一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在墨脱河流沟壑众多,我们过了不少的桥。在10个月的考察中,我们总共的行程2500公里,墨脱的路和桥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写墨脱的考察,如果不写一写路和桥将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图1. 墨脱县

在墨脱像从派区到背崩,以及从各乡镇到墨脱乡(墨脱县政府的所在地)(图1)的路,大多是3尺宽的步行道。这样的路在墨脱简直就“康庄大道”了。墨脱的路最大特点是路面不平,乱石林立,行走起来非常困难。多雄拉在藏语的意思就是“多石头的山”。有个老乡说过:走在这样的路上,不是在走路,简直就是在跳“梅花桩”。从乡往村里路大多是密林中,仅一人能通行的小路,没有当地老乡的带领,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很容易消失在密林中。再从村子往林或是山上很多地方完全是没有路的。就像我在德阳沟纪行描写的那样,要靠老乡一边砍树斩草,一边行走。墨脱本无路,我们走了,就是路了。我们的政府有一个“村村通”的目标,就是要让共和国的每个行政村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今年参加云南的人代会,知道“村村通”有了升级版,每个行政村不仅要通路,而且是硬化的路而且还有通4G网络,不知道“村村通”在墨脱现在实现得怎么样了?

    图2. 更巴拉山


在墨脱我走过的,最惊心动魄的路,是从希让村附近从雅鲁藏布江河漫滩到更巴拉山脚一段一公里多长的“路”,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将其称之为路。更巴山在雅鲁藏布江边(图2),它的山顶就已经是我国实际控制线的边界了。进入德阳沟之前(见《德阳沟纪行》),我们先对更巴拉进行了考察。说到更巴拉山,先容我先讲一个小故事。在印度实际控制一侧,也有一些村庄,站在山上能看到村庄和刀耕地。在中印边境战争以前,这些村庄和希让村有往来和通婚。在中印战争后,为了管控冲突,当地群众被禁止进入更巴拉山的。希让村的老乡知道我们要去更巴拉山考察,希望我们帮助向其家人传递消息。一开始我们不知道如何传递,老乡告诉我们只要把写好的信放到瓶子里放到山顶,那边的亲戚就会去山顶巡查,看到瓶子会带回去的。确定了送信的方式后,问题又来了,用什么言语写信呢?门巴族有自己的言语,文字多用藏语。门巴族老乡中,能写藏语的少之又少。用中文吧,两边的村庄已经相隔了20多年,对方可能早就不用中文了。于是我们给老乡说用英语吧,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言语,有人能看懂,老乡们同意了。可是在墨脱能说汉语的门巴族老乡也不多,风格有充当了翻译,我们写信。信息的内容不外乎是报平安,老乡们看到我们写好信并放到了瓶子里都非常高兴,仿佛信已经送达了一般,我心里明白,这些信能不能送到,能不能被其亲戚看到,只有天知道了。

图3. 风格夫妇

言归正传,从我们在雅鲁藏布江边的营地到德阳沟的山脚下,要经过一片河漫滩。河漫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多数石头有一人多高,你在河漫滩上走,看不清方向,走着走着,突然会遇到一块巨大的石头,把前进的道路完全堵死,让你不得不原路返回。重新选择一个方向再走,再遇巨石再返回,犹如进入了迷宫一般。站在这些石头上能够看清楚方向,通过这片河漫滩,从石头跳行是最有效的。跳行的间距一般为一米左右,从高处往低处跳容易,反过来就十分困难。在跳行前要选择好路线,一旦路线错了,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早晨的江边湿漉漉的,石头上十分的湿滑,如果在石头上滑倒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的向导风格(图3),从河漫滩上捧了一些沙子放在身上,就带来我们往前跳,遇到他感觉容易打滑的石头,就往上面撒一些沙子增加摩擦力,就这样队伍从河漫滩上的石头上蹦蹦跳跳地来到更巴拉山脚下,一公里的路程,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早晨的江边十分的凉爽,从最后一块石头上落地的时候,我却出了一身的冷汗。

过了河漫滩有一条十多米宽的小河横在路前。这条小河叫尼工河,从德阳沟流出汇入雅鲁藏布江。在墨脱这样的河沟特别多,河上的桥常常是就地取材,林中的树砍倒了,横在河沟的两边就成了桥。在尼工河上的桥,差不多就和平衡木一般宽,上面长满了青苔,十分湿滑。河不是太宽,水也不是太深,掉到河里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是身上照相机肯定就用不成了。我把身上的照相机交给了风格,战战兢兢地过了这座小桥。这样的桥在墨脱星罗棋布,枚不胜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过上几回。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墨脱境内山体陡峭,江面变窄,两岸间2-300米宽,水流湍急。墨脱的村庄零零散散的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两岸,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架在雅鲁藏布的桥却屈指可数,最大的当属解放大桥了(图4)。这是一座钢索的吊桥,宽1.5米,马能同行。解放大桥扼守从派区到墨脱之咽喉要道,这座桥断了,进入墨脱的交通就完全断了。以今天的技术要在架一座钢索吊桥并非难事,但是在不通公路,就连路都不好走的墨脱,不用说架桥,就是将几百米的钢绳靠人力运进墨脱恐怕就要用尽移山倒海之力。站在解放大桥边,我不由遐想,一根钢索有成顿之重,如何靠人力运进墨脱的?如果一个民工能负重60公斤的重量,一个钢索至少要需要几十个民工。这会是什么一种景象,几十人一起抬着长长的钢索,喊着号子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缓缓而行。到了江边,这个钢索又如何送到对岸的呢。我问过不少人,没有得确切的答案。门巴族老乡说是先用弓箭带着细线射向对岸,又一步步地将细线换成粗线,最后将钢索拉到对岸的。在上世纪780年代要建造这么一座钢索吊桥,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图5 藤网桥远眺

图6 藤网桥

图7 藤网桥

搭建钢索吊桥之费力,就催生了雅鲁藏布江上的另一类桥——藤网桥(图,5,6, 7)。这是大概是我见过的颇有创意,最具特色,恐怕现在已经消失的桥了。这是用棕榈科省藤属植物编织而成的桥(图6)。省藤是棕榈科的藤本植物,藤蔓的长度可达100以上(图8,9, 10)。省藤的纤维非常好,有一定的柔性,便于编织同时又保留了足够的硬度。三国时代孟获的强援,乌戈国国主兀突骨麾下兵士身着的盔甲,就是用省藤编织而成,故称藤甲兵。藤甲兵刀枪不入,一度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束手无策,不得不祭出火烧之下策。孔明虽获得胜利却垂泪叹息曰:“吾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从此留下了心里阴影。省藤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植物,热带常用藤质的家具就是用省藤属的植物编织的。墨脱有四种省藤属植物,分别是刺苞省藤(Calamus acanthospathus, 墨脱省藤(C. feanus var. medoensis, 长鞭省藤(C. feanus)和多花省藤(C. floribundus)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密林中。藤网桥左右各有一条手指粗的钢绳和下面左右两边的两根粗藤形成了桥的框架。藤子围绕这个框架编织成一个大大的半圆,每隔78米粗藤编织成圆圈,其中的力学的道理我不明白,猜想是减力和承重吧。桥面用细藤编织而成,仅3-40厘米宽,仅够一人迈着“猫步”向前。我们见到这座藤网桥有2-300米长,走到桥的中央,人和桥一起摇摆飘荡,有几分做秋千的感觉。峡谷高温多湿,不免腐蚀坏损,桥上的藤子隔几年就要换一次。新换了藤子的桥安全性很好,但也有过人从藤网桥掉入江中的记录。建这么一座藤网桥要花费大量的省藤,由于资源消耗太大,省藤枯竭,藤网桥恐怕也不复存在了(网友卢国2015年去过墨脱,藤网桥还在)。

图8 省藤


图9 省藤


图10 省藤的长藤

如果说桥的概念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的话,那么我下面说的溜索也应该称之为桥(图12)。一根钢索飞架在江的两岸便成了桥,要过江就得从这条手指粗的钢索上爬过去。云南境内怒江上也有溜索,但是怒江上的溜索是单行线,即去的溜索和来的溜索是两条索。这种溜索的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高差的原理并且使用了滑轮,过江仅要几分钟的时间,有人还能带着家具及买的牲畜过江(图1112)。政府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逐步在怒江上建起了钢索吊桥,怒江上的溜索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保留项目了。雅鲁藏布江上的溜索是双行线,就一根绳,来去都得用它。溜索形成了一个弧形,无论是来和去,一开始过溜索的时候都要下一小段的坡,接下来就得爬坡了。过这样的溜索,需要用一个马鞍形的木架子套在溜索上,然后过溜索的人仰面朝天,腰系在马鞍形的架子上(图13),脚绻在钢绳上,靠手的力量,一把一把地爬过溜索。我第一次过这种溜索的时候,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手无缚鸡之力的我,要靠臂力把自己拉过江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样的“桥”在雅鲁藏布江上为最普通,我们前前后后就过了六次(图14, 15)。

图11 怒江上的溜索

图12, 怒江上的溜索2


图12. 墨脱的溜索(图中人物为笔者)

图13, 过溜索前的准备


图14. 笔者正在过溜索

图15 过溜索


后记:28日始记于昆明往北京的CZ3902航班,完稿于29日北京往昆明的MU5712航班,212日修改并整理照片。省藤的照片由学生黄健提供,怒江溜索的照片来自百度,笔者过溜索的照片翻拍自《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种子植物》(孙航,周浙昆,2002),之前追记所用照片也有部分翻拍于该书。我在追记的系列博文中已经数次提到了我们向导,民兵队长,门巴族兄弟风格,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了他们夫妇的照片,请风格兄弟原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033191.html

上一篇:墨脱的酒——墨脱考察追记之三
下一篇:难忘布裙湖——墨脱考察追记之五
收藏 IP: 182.242.128.*| 热度|

25 朱朝东 许方杰 户国 朱嘉宝 饶东海 陈楷翰 杨正瓴 韦玉程 吉宗祥 罗祥存 李颖业 刘克 周忠浩 张珑 黄永义 雷蕴奇 杨学祥 江左其杲 张晓良 徐政基 尉剑俊 zjzhaokeqin chiuyz pppoe201 dialecti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0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