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20181121夜读日志:尚书序

已有 2677 次阅读 2018-11-21 19:03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尚书序

【汉】孔安国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受其义。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

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顾问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採摭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

《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既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贻后代。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

 

 

注:

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三皇时期的典籍,讲的是天人之间的关系,包含有重大的道理。

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帝时期的典籍,讲的是治理天下的原则和方法,其中的道理是普通的、容易理解的。

八索九丘:夏商周三代的典籍,用于讲述八卦中深刻道理的,称为八索,它的主旨是探索八卦的涵义。记录九州风貌的,称为九丘,就是聚集九州相关的风土人情。

孔子百篇三千:将上古典籍进行整理删减,整理出典、谟、训、诰、誓、命各类文章共一百篇,目的是用来弘扬先前典籍中索蕴涵的深刻道理,让国君看到统治天下的轨撤。孔子所收的三千学生,都从中学到了道义。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士避逃劫难,四处奔逃,孔子后人把家中书籍隐藏在主宅的墙壁中。

汉代中兴,设学堂寻博雅之士,济南人伏生年过九十,虽没有原来的经书,但还是口口相传,编订了二十多篇,称为尚书。

鲁恭王扩展宫院,在拆毁孔子旧居时在墙壁中发现了先祖隐藏的夏商周时期的书籍,以及经传文字,《论语》,《孝经》,但是蝌蚪文废弃已久,只能以伏生传授的书来参照,写成当时通用的文字,并刻在竹简上,比伏生口口相传的尚书增加了二十五篇,后几经合分,连同序文共五十九篇,编订为四十六卷,其余的送官府藏书以待后人研究。

汉孔安国依皇上诏令为五十九篇经文作传作解,最后定为五十八篇,但当时朝廷流行巫蛊,经学研究断绝,所以只能留给子孙,和志同道合的后来人。

五十八篇: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

【参考文献】

  1、经典诵读全书,尚书,中华教育研究会编订,南海出版公司,2012

  2、四书五经,孔子等著,臧瀚之校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919-1147468.html

上一篇: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隐藏着一对问题父母
下一篇:【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实例】31天就能学会开发CRM系统?
收藏 IP: 223.87.1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