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呵,在成都的亲子市场,“蒙台梭利”可是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关键词。蒙台梭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呵呵,带着好奇,在阳两岁左右时,我第一次去体验了蒙台梭利课堂。一开始只知道蒙台梭利来自台湾,由于第一次体验并没有留下太多好感,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金宝贝。进了金宝贝才知道,原来这里也有蒙台梭利,蒙台梭利不是台湾的,而是一个外国人。再后来自己创业了,跟着韬妈在韬韬幼儿园转悠后,在润土堂第一次借用的教室里,才在前门口发现了一幅画,画上是一位外国女士,下面还有一些简介,这时我才知道,哦,原来画上的人就是蒙台梭利,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外国幼儿教育家。哈哈,真正了解蒙台梭利还是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之后,在听完巴登老师的“教育科学原理”课后,才真正激发了想要了解整个人类教育历史的兴趣,于是先是到图书馆借了巴登老师推荐的两本书,一本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本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看了卡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后,对教育历史的研究兴趣更加浓烈了,于是我开始打开z.cn(亚马逊中国),买了一大堆教育学经典论著,其中就包括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迫不及待地打开,才知道了蒙台梭利之所以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欢,主要源于她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爱,呵呵,更可喜的是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可以做中学的一个一个小实验。哈哈,你是否也对蒙台梭利充满了好奇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真实的幼儿教育科学家吧:)
蒙台梭利的成长故事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希亚拉瓦莱。她的父亲是贵族后裔,军人,性格平和保守;母亲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蒙台梭利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深得父母的宠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1. 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地区,在那里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882年随父迁居罗马,在罗马完成了中等教育。中学毕业后,她不愿意遵从传统风尚和父母的建议,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入技术专科学校学习工程。不久她发现自己除了对数学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外,还对生物学和人类学产生了特殊的爱好。渐渐地,她发现学医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专业,于是她决定弃工学医,开始准备报考医学专业。但是,在当时的意大利,还没有任何女孩子选择过报考医学专业,所以她的选择在当地人眼中是史无前例,有伤风化的。但是蒙台梭利并没有太多理会社会舆论的非议和父亲的百般阻扰,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几年之后,她终于考入了罗马大学,成为了罗马大学医学院里的第一名女生。
2. 一位跨界的临床医生
1896年罗马大学授予蒙台梭利医学博士学位,她成为了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不久,罗马医学院聘请她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担任身心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的治疗工作。在这里,孩子们生活的点滴激发了她对儿童神经和心理疾病研究的特别兴趣。于是她开始大量阅读相关文献,重点阅读了伊塔(Jean.M,Itard,1774-1858)训练“阿维龙野孩子”的实验报告和塞贡(Edenard Seguin,1872-1880)的著作《白痴儿童的医疗、保健与教育》。此外,她还理论联系实际,对住院部的患儿进行现场观察。有一次,她在住院部偶然发现一些孩子总是喜欢在禁锢他们的那件小屋子里的地面上抓来扒去,似乎在“寻找什么”,她立即叫来管理人员,询问孩子们是否用过食,管理员回答,这些孩子刚刚用过食,而且还吃得很饱。于是这种抓扒的现象引起了她极大注意,后来经过多次现场观察、思考和记录,她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这些孩子之所以喜欢在空地上抓扒,主要是想活动一下自己的手指,以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还有一次,蒙台梭利发现了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突然挣脱妈妈的手,从地上捡起了一张废糖纸,还表现出特别爱不释手的样子。不管妈妈再三呵斥,孩子就是不肯扔掉,看到孩子不愿扔掉,妈妈又尝试着拿出一块又香又甜的蛋糕去换孩子手上的糖纸,但是还是没有成功。哈哈,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实例让蒙台梭利更加肯定了塞贡和伊塔训练特殊儿童的方法的正确性,接下来,她又将自己所学的生理学、人类学知识与实例相结合,以丰富自己对特殊儿童教育的认识,她发现身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三者密切相关,并为塞贡和伊塔的训练方法找到了更多生理学心理学依据。她开始相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儿,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可以使他们的身体动作更协调,并促进其智力发育。
1898年,蒙台梭利参加了在都灵(Turin)召开的一个教育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蒙台梭利发言,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 她的发言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医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验证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同年,政府委任蒙台梭利在罗马建立一所国立特殊儿童学校,一共收容了22名精神病院诊断出的白痴儿童和被公立小学淘汰的弱智儿童,并决定让蒙台梭利亲自主持教育训练和实验研究。
在特殊学校里,蒙台梭利开始尝试运用塞贡的方法和教具教育和训练这些儿童,并通过实践验证并完善。经过多次实验,反复修改和补充,蒙台梭利渐渐地找到了一种更适于特殊儿童实际需要,并易于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教具。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7点,蒙台梭利基弧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她一边教学,一边仔细观察和准确记录孩子的表现和反应;晚上睡觉前,她坚持整理记录,进行分类、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白天所记所思所想,然后尝试从中发现问题和确定改善措施,以准备第二天的新教程。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这些特殊儿童不仅学会了关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且动作更加协调、灵活、反应速度也显著加快,语言发展也趋于正常,同时还学会了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来,在政府的监督下,这些孩子还通过了与公立学校同龄儿童同等水平的考试。这个结果让社会各界再次对蒙台梭利刮目相看,现在在人们的心目中,她不仅仅是位临床医生了,而更多的是一位教育家。
3. 一位社会和教育改革家
正当人们沉浸在蒙台梭利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喜悦和震惊中时,蒙台梭利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旅程。她在思考:既然这套方法能让弱智儿童的身心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那是否能让公立学校的正常儿童达到更高的身心发展水平呢?这时,她想起了塞吉老师(Giuceppe Sergi)在《教育与训练》(1892)一书中的呼吁与教导。作为意大利杰出的人类学家,塞吉老师认为:“今天,人类社会迫切需要重建教育方法;为此而奋斗,也就是为人类复兴而奋斗!”
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特殊学校,开始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问题。为了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结构,她再次注册进入罗马大学哲学系研修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并广泛阅读了夸美纽斯(Comuius)、洛克(Lock)、卢梭(Roussau)、裴斯泰洛奇(Pestalozzi)、福禄培尔(Frobel)等人的教育名著。
1904年开始,她担任了罗马大学人类学讲师,试图把人类学的原理运用于教育研究。与此同时,她依然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到公立学校做现场调研,获取第一手材料,后来她的讲义被整理和修改后形成了《教育人类学》一书,该书于1908年出版。
1906年,一个名叫罗马住宅改善协会的慈善机构提出了一项即使贫民受益,又能使房主获得更多利益的贫民公寓改建计划,蒙台梭利被邀请加入该计划的实施。1907年1月,在蒙台梭利的组织下,一所名为“儿童之家”的新型幼儿学校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成立,由于它设立在贫民公寓大楼底层的一间大房子里,因此本地人喜欢把它叫楼内学校。同年4月和11月,又新增了两所“儿童之家”。1908年10月,米兰慈善家协会也在工人居住区建立了另一所“儿童之家”。儿童之家免费接纳住在本栋大楼的3-7岁的儿童,聘请一位住在附近或本栋楼内的教室负责教育和管理儿童,后来增加了一位卫生管理员定期对孩子作人体测量和卫生检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送诊上门。蒙台梭利除了指导、设计和组织一切教育和训练外,还负责培训教师的工作。根据罗马住宅改善协会的安排,一切费用从家长支付的部分房租中开支。在管理方面,儿童之家还制定了简单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职责、权利和义务。此外,蒙台梭利还不断跟儿童之家的老师强调,要尽最大努力打破传统学校的方法,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一切实事求是,从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及其家庭环境入手。同时,要把儿童和家长当成朋友,真诚地关心他们,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家庭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和确定教育方法及措施。
当时儿童之家孩子家庭的特点: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贫困,性情多粗暴,缺乏卫生习惯,部分还有些不良嗜好,每天为生活所迫,大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儿童之家前一半都心态异常,智力低下,发育不良,行为乖戾,而且也在父母的影响下养成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性。面对现实,蒙台梭利首先为这些孩子创造了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根据儿童身体、体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和制作了小型的活动座椅和供儿童独立操作、自动练习、自我调整、自我修正和自我教育的丰富多彩的材料,以及冠绝和运动训练的多层次的系列教具;并采用合理的方法,通过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机智引导和鼓励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儿童的意志品质的独立自主精神。
未完待续,呵呵,学习快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