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红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hwang

博文

澳洲行之五:皇家学会的职责是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

已有 3326 次阅读 2011-8-19 14:31 |个人分类:海外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高中

科学记者澳洲行特别报道(五)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7-2 16:33:4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热忱的科学支持者

[科学网 王丹红 报道]维多利亚省虽然是是澳大利亚第二小的州,但它的首府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在堪培拉未建之前曾是澳大利亚的首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有人将之比喻于南太平洋的伦敦,但维多利亚人还愿意骄傲地说: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科学研究之都。
 
第五届国际科学记者大会4月16日至19日在墨尔本召开,从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皇家植物院、到澳大利亚干细胞中心、墨尔本大学,我们淌洋在这个的科学之都,如淋春风。而更触动人心的,则是维多利亚省政府对科学的热情支持,实实在在。
 
而对“国际科学记者澳大利亚访问团”来说,墨尔本的会议则是从维多利亚州州长戴维•克莱特舍尔(David de Kretser)主持的“墨尔本科学大使鸡尾酒会”开始,在州长官邸的花园仰望南十字星结束。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与记者交谈

 
州长是一位科学家
 
克莱特舍尔是一位医学专家,他1939年出生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1949年移民澳大利亚,1962年在墨尔本大学获得外科医学学士学位,1969年在蒙纳士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任蒙纳士医学研究院教授、约翰 蒙纳士爵士杰出教授、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董事会主席等职务。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殖生物学、不育学和内分泌学,发表过600多篇论文。2006年4月,他出任维多利亚州第28任州长。
 
4月15日晚,第五届国际科学记者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国际科学记者团”应邀出席在墨尔本展览和会议中心举办的“科学大使鸡尾酒会”,该酒会是墨尔本大使俱乐部的活动之一。 墨尔本大使俱乐部由墨尔本展览和会议中心创办,目的是促进墨尔本成为商业和会议的目的地,会员只能邀请参加,而且还必须经过符合极为严格的标准,目前的会员由来自全澳洲的65位科学界、医学界和学术界的领袖组成,其中的许多人正在前沿做着世界一流的基础性研究。克莱特舍尔是这个大使俱乐部的首席资助人。
 
大使俱乐部每年只举行极少几数活动,但已争取得15个在2006年至2010年间举行的国际会议在墨尔本召开,仅此一项就将为墨尔本带来1.5万客人,为维多利亚省带来6000万美元的经济收入。
 
在国际科学记者团访问澳大利亚的整个行程中,记者三次见到克莱特舍尔先生,他分别出席了16晚的大会欢迎酒会、18晚在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剧场晚会,以及19日晚在州长官邸举行的告别酒会,并做演讲,他是维多利亚真正的科学大使。
 

维多利亚政府的科学交流者

科学之都
 
“最近在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耗资2.06亿美元,其中维州政府投资1.57亿美元,这台设备将革命性地改变澳大利亚的科学和工业研究能力。”
 
在4月16日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科学记者大会”欢迎酒会上,维多利亚州创新部部长John Brumby骄傲地说,“通过18亿澳元的创新工程,州政府承诺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的支持,在所有澳大利亚州政府中,这是资助科学的最大项目。”
 
作为科学之都,墨尔本名符其实。它云集了全澳40%的科研机构,54%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9所大学,20多家研究所,7所教学医院,1200多名科研人员。还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医学研究机构所在地,如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霍华德弗洛利研究所等。这里还是澳大利亚的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维州政府也是本省科学最好的宣传者。维州科学和技术办公室占据了会议期间位置最佳一个展台,与会者从电梯到会场、从会场到用茶点,都要从这个展台经过。展台旁,两位“科学交流者”威廉姆先生和莉莎女士热情地向记者们散发资料,滔滔不绝地介绍维州光荣的科学历史和生机勃勃的未来。
 
威廉姆说,过去10年中,维州在经济增长率在4%左右,政府投资在R&D园区兴建了高级基础设施,建立了支持科学研究的法律环境和鼓励竞争的法律框架,目的就是汇集专家,开发商业化的产品、鼓励泛澳大利亚和全球的合作。
 
维州还有光荣的科学成就。20世纪50年代末,墨尔本就率先成功研制了天花预防疫苗,墨尔本航空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飞行记录器——黑匣子;1978年,墨尔本大学的教授发明了生物耳,即人工内耳;利用三维结构设计技术,墨尔本的一家抗病毒药品研发公司开发出抗流感疫苗;世界上第一个冷冻胚胎试管婴儿技术和干细胞技术都在墨尔本诞生的,等等。
 
4月18日晚,国际科学记者会议的代表们应邀参加在墨尔本大学Bio21研究所举办的“科学剧院”晚会。Bio21是维州政府在1999年出资4亿澳元推出的创新计划,它提供基础设施、孵化基地、商业支持等方面的服务,还与其他一些有名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往来。在Bio21研究所的玻璃中庭,墨尔本大学学生歌星的一曲“此刻”震撼人心,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
 
但科学之都也有令人担心的地方。满头银发的巴塞尔 詹姆斯•沃尔比先生是维多利亚皇家学会的资深会员,他说:“皇家学会的职责是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多年来我一直呼吁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可是现在我老了,又发现今天的年轻人不像以前那样热爱科学,我很担心又力不从心,希望你们记者能起一些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86-477178.html

上一篇:澳洲行之六:绝对不会后退的袋鼠是澳大利亚不断向前进的象征。
下一篇:澳洲行之四:在州长官邸花园...终于看到了南半球天空中南十字星
收藏 IP: 71.231.195.*|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