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飞鹏教授,您好!
这是一个陌生人的信。
有人告诉我中国科学报上有我一篇文章,我找来报纸查询时,被该报的头一篇大作,您的“志不强者智不达”所吸引。该文第一句“SCI作为唯一标准的现有科学评价体系就是一个灾难”说出了我的心声。您的文章涉面较广,但主要还是从科研经费上说的,我非常赞同。
20年前,即退休前,我就和您有同感,我不反对SCI的评价体系,但在中国,把它作为唯一标准,真是灾难深重。表现在1. 压制了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再好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的刊物上,那也就是二流产品。我们的刊物总也进不了世界先进之列;2. 压制了中国的学术精英。只把眼睛盯在SCI刊物上,看不到中国刊物上也有创新点,也有创新人才。
10多年前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个人(德、美、日各一人),日本国内开始找不出这位日籍人士是哪方高人。待详情公布后,才知道是一个公司的化验员,无行政官职和学术职称。原来他在按公司设计做一项生化试验时失败了,但他从失败中反思,感悟了生化的基本原理,写成文章,80年代在日本国内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宣读。那个与会的德国人回去后按他的思路继续试验,接着那个美国人也参加了进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国际上通行的运动员兴奋剂的检测,就是这项成果的一项应用。这两个人没有忘记那个日本人。所有论文均提及他,所以三人共同获奖。这个消息对我们的启示是:1、不是只有SCI系列内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才是创新的,国家领先的,甚至不是刊物上的文章也可创新学术;2. 按“基金申请书”,“项目设计书”的计划流程操作而不能达到预想目标的可谓失败,反思到位,就能创出黄金,也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吧!但在我们国内,从领导到科学家,大都不看好这两条,可惜啊!
我已老矣,思衰力衰,不了解情况,读书也少,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了。我把这些想法报告给您,是希望您和您的同事能把这篇文章继续做下去,直至有关方面取消这个“唯一”,那将是中国科学之大幸!
易善峰
2014.2.20
博主按:估计这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文中的故事虽然有些不那么准确,却也说明一些事情。如果说得了炸药奖而出名的田中是一个没有SCI的特例,其实我更想知道为啥日本人总是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譬如,二战中零式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掘越二郎,被重用时才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刚满5年的毛头小伙,却设计了当时空气动力学理论上不可能的最先进战机。而我们从来没有,一直做不到,只知道去找模仿高手,并大大的官位金钱赏赐。
科学是在大多数人文章积累基础上少数人的偶然发现、发明和创造推进的,忘记这点就忘记了科学的本质,遗忘了本质的科研评价是毫无价值的,而且只有坏处没有好处,SCI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本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却暗含了所指。
宽容研究的失败不是可以胡搞胡写胡编,而是应该从反思中获得进步的突破口。
该文误会了我本人,以为我是搞科研管理或者政策的,希望我能做点什么。不过,真是当官的或者搞科研评价的没有不喜欢SCI的,科学网上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那就是钱,就是权力,就是荣耀,我要是当官的,我也会极力推崇SCI,因为上级和政策就是这么要求的,领导要SCI。让您失望了,老先生,很对不起。
估计易先生也看科学网,所以,我就不特别回信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