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似乎没道理却又听着很有道理,会让我噎着,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一只梗着。梗到后面习惯了,但偶尔想起来又会发现其实还是噎着的。
这个故事原文如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其实后面还有与本文无关的后话。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很绕脑子,大部分人只记住其中一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样似乎就陷入了一个陷阱,你针对别人做任何推断,别人都能用一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把你打发了,让你噎着。
不过回想起几件事,又发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确实有道理。前几天写的博文:“
动物感受到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感受”,其实也能作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注脚。
前几天看女儿在打嗝,想起我小时候学来的止嗝的一个高招,于是问女儿:要不要我帮你不打嗝?女儿不可置否。
我的高招是从我老师那里学来的。当年我比现在的女儿稍大个几岁,边看老师站在凳子上装灯泡,边在边上打着嗝。突然老师问我:“你上次借我的锤子怎么还没还给我?”我心里一惊,说:“我什么时候借过锤子啊? ”老师追问了几句,然后笑了,说:”刚才看你打嗝打得很难过,所以使了个招转移你的注意力,你看,你现在不打嗝了吧?“ 我这才发觉我的嗝被生生压了下去,想再打几个嗝,却怎么也打不出来了,憋得心中无名的难过。心里埋怨老师:我打嗝打得很舒服啊,干嘛要把我的嗝压下去。不过也知道一件事:原来大部分人是把打嗝当作不好的事情。长大点,也开始逐渐把打嗝当作不好的事情,自己打嗝时也就跟随大家的习惯试图止嗝,还看到书上有很多止嗝的方子,但都没有我老师的突然转移注意力之法有效。
如今看到女儿打嗝,也就习惯性地想用我老师的办法把她止嗝。
子非我,安知我打嗝之乐呀。想起我小时候的感觉,心中一动,问女儿:“你喜欢打嗝吗?”女儿说:“喜欢。”
看来喜欢打嗝的不止我一个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568568.html
上一篇:
体育节,偶坐得比主席台还高下一篇:
蚕结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