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们的乒乓球是“国内练兵,一致对外”,老外是单打独斗,所以老外总是打不过我们。老外估计也是挺泄气的,明明大家水平相差不多,但到关键时刻总是拿不到冠军,每次都被中国垄断。
当年何智丽拒绝让球事件出来后,大家明白了,这是举国体制、团队精神的胜利。
高手对阵,胜败在毫厘之间。球路相克,又会导致实力上甲能胜乙,乙能胜丙,丙又能胜甲。甲乙如果是一个团队的,和老外丙对决的话,只要组织上安排甲让球给乙,就可以保证把丙打败了。评职称其实也差不多,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大家水平其实各有千秋。关键就看团队如何操作了。
如此让球,这次比赛甲得冠军,下次比赛乙得冠军,甲乙风光无限,丙则是永无得冠军之日了。但丙还一直蒙在鼓里,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怎么机遇老是不垂青我呢?或者即使知道了也无可奈何——天下人都看到了我实力不济打球打输了,找谁喊冤谁都不理解。
更隐蔽的是,中国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团队:陪练。他们放弃自己的冠军梦想,专门模仿对手如丙的打法,让乙有针对性地练习制丙的套路。当然,组织上也不会亏待了陪练,在其他方面对陪练会有所补偿。在陪练、甲和乙组成的梦之队阻击下,单打独斗的丙是更无翻身的可能。学术团队资源多,陪练一开始吃些亏,做的事情都算在组织安排的人的头上,但最后还是不吃亏的。
和团队进行资源竞争,不管是争冠军还是争名额有限的职称,单打独斗的人是永远得不到机会的——除非你是绝顶高手。
如果这个丙不是老外,丙的麻烦就更大了。
丙不在团队里,他不要说冠军,连上场的机会都得不到。
丙说,算了,我放弃梦想不争冠军了,就老老实实做个教练培养新人吧。
人人都不想做教练时没问题,但当教练资格成为热门后,甲乙退役也来做教练了,教练资格成为稀缺资源。这时教练的门槛就提高了:没有得过N次世界冠军的没有资格做教练。
所以陈安博士在为众多的丙呼吁:“不同的职称可以和工资挂钩,但是不应该和做事资格挂钩”。
否则,丙要混口饭吃,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出国打球或出国做教练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566539.html
上一篇:
图书馆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么?下一篇:
老外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