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再撰文赠给我的两位博士:不必抱头痛哭,前面充满希望 精选

已有 7841 次阅读 2011-12-26 20:34 |个人分类:师生之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导师, 博士生, 师生情

你们告诉我,你们不止一次地想到了一个场景,就是在宣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时,你俩会抱头痛哭。你们也告诉我,这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发明,你们入学成为研究生新生的时候,那年刚用懵懂的眼神听完了师姐们的论文答辩,又看到她们如释重负后相拥而泣的场景。然而,你们最终没有出现类似的激情并进行类似的表演,答辩完成并宣布推荐获得学位后,也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不知道,近半年时间是否已经将重负一点一点释放,但我清楚,你们的激情并没有被消磨光。还记得吗?几个月前,我看到你在飞信飞语上留言:“五年的汗水能如愿以偿吗?”,我很快在飞语上评论“没有问题,一定能!”我希望我及时的鼓励,能打消你心头那种莫名的紧张。你们都顺利做到了,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最近,我写了3篇博文,包括这篇,应该是4篇博文,都是送给你们的。但只有这一篇,是真正用与你们对话的口气写的。
 
第一篇《研究生招生与玩扑克是在你们毕业答辩前一天晚上写的,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知道你们工作做得不错,答辩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尽管那天晚上你们可能会多么紧张与不安。我想到答辩完,你们很快就要离开复旦,真有点儿不舍,所以,我们都心有灵犀地将答辩的时间几乎拖到了最后一天的死限。那天晚上,心里的感受也特别怪,就像刚打完一轮好牌,顺利赢得了战果,就特别期待下一轮能再次拿到像你们一样的好牌。有感想,无思考的写作就这样成就了词不达意的文字,令许多人产生了误会,甚至有人要我删除之,我怎舍得?!就放在那里,表达当时的一种心境好了。
 
送给刚完成答辩的两位女博士:回顾我们的师生缘在你们答辩当天的下午就想写了,刚动了笔,想到下午有事儿,没有了心情,心烦意乱干脆连那事儿也推脱了,到实验室找你们聊天,这样反而轻松了,晚上与你们一起共进晚餐,本来想好的一堆话,不知道怎么却说不出来了,讨论了一大堆什么越南、朝鲜的问题,呵呵。不过,回家后,我还是借着酒意,将博文写得个大概,第二天中午休息的时间正好将博文完成。我本来写这篇博文就只想平铺直叙我们之间的师生情缘,也只准备送给你俩看的,其他人偷偷看到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得到编辑赏识,推荐到了头版头条,居然成了我所有博文中最受推崇的一篇。看的出来,大多评价来自学生,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儿,正好可以让我从中更多了解一些当代学生的心态,并学会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好导师。总之,我收到了如此多的赞美和鼓励,感觉这个冬天不那么寒。
 
第三篇文章《年轻学者,是在大树下乘凉,还是去远处争夺阳光》写出来,也是送给你们的。我不是什么有名的主儿,也没有什么行政资源。但是,我还是想尽我的力量帮你们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我努力了,但人家不买我的帐。不过,你们正在凭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沃土,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我知道你们是优秀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本来,我以为自己是颗会盖住你们阳光的大树,但是看到一位网友阅读博文后给我发的短消息,我不再这样想。他说:“...我的导师不是大树,而是一颗正在长的树,我想,我应该做的是通过我的努力让我的老师当一颗大树,然后我就在下面乘凉,也不必要去争什么阳光,安心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可。那些学术地位、学术权威、学术名声,其实都是浮云,终究要被历史长河洗干净,而洗不掉的是短暂人生中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其实,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不正是这样吗?因为我不是什么大树,你们这些日子一直在辅助我变得更强壮,我帮你们遮了点儿阴,也给你们送了些清凉,同时也分配给你们一些雨露和阳光,我很欣慰地看着你们在我身边成长。我也知道,现在我身旁还有比我矮的小树,我真希望他能尽快成长,期待他来与我分享阳光,我现在尽量帮他挡点儿风雨,却不想挡住他要成长的阳光。我在给你们学位论文的评语中,都说了你们“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博士毕业生的要求。所以,不管是在我身旁,还是离开我到了远方,你们其实都很有希望,你们在复旦几年学到的学术独立的信仰,将伴随着你们一生一世,永放光芒。我也希望你们永远带着复旦的“学究”气,而不受世俗的浮华所影响。
 
我看到了你们写给我的致谢,为什么说写给我的,因为有些内容,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里面的苦辣与甘甜。我强调致谢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要变成格式化的公文。今天你们也听到了我参加另外一位博士生答辩时的评价,致谢是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是否用心写作学位论文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个年轻人是否懂得感恩。感谢的话,固然随口可以说,但如何说,是否能让导师感同身受,那是很有讲究的。一个好的致谢,不应无病呻吟,也不需矫揉造作,更不要随意褒扬。本文,也可看做是我对你们致谢的一个回复。不管别人怎么想,我照单全收了,由于致谢部分特殊的文体要求,有些话需要在更高层次进行升华,这里权当是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力争在以后做到,并满怀信心。记住,能坦然接受表扬,与虚心接受批评,同样是一种自信。
 
另外,我们的实验室将永远为你们开放,你们随时回来都还是这里的主人。我们实验室内部的论坛将为你们保留账号,你们随时可以上来看看,或者发言,给你们未来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好的建议和示范。谢谢你们,请常回来看看!别自卑,你们前面的路充满希望!
 
图片来自网上,与内容无关,仅供欣赏。
 
【附】两位学生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节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22340.html

上一篇:年轻学者,是在大树下乘凉,还是去远处争夺阳光?
下一篇:报纸名字有那么重要吗?聊聊《科学时报》复名为《中国科学报》
收藏 IP: 58.41.105.*| 热度|

26 赵星 吕喆 曾新林 曹聪 蔣勁松 谢鑫 刘波 张玉秀 吴志民 李冰 刘光银 李学宽 罗帆 王宇飞 高建国 王春艳 王桂颖 肖振亚 何应林 zhangcz07 crossludo nifepine fcbalake niming007 kaicn zhokzho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