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告诉我,你们不止一次地想到了一个场景,就是在宣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时,你俩会抱头痛哭。你们也告诉我,这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发明,你们入学成为研究生新生的时候,那年刚用懵懂的眼神听完了师姐们的论文答辩,又看到她们如释重负后相拥而泣的场景。然而,你们最终没有出现类似的激情并进行类似的表演,答辩完成并宣布推荐获得学位后,也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不知道,近半年时间是否已经将重负一点一点释放,但我清楚,你们的激情并没有被消磨光。还记得吗?几个月前,我看到你在飞信飞语上留言:“五年的汗水能如愿以偿吗?”,我很快在飞语上评论“没有问题,一定能!”我希望我及时的鼓励,能打消你心头那种莫名的紧张。你们都顺利做到了,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最近,我写了3篇博文,包括这篇,应该是4篇博文,都是送给你们的。但只有这一篇,是真正用与你们对话的口气写的。
第一篇《研究生招生与玩扑克》是在你们毕业答辩前一天晚上写的,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知道你们工作做得不错,答辩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尽管那天晚上你们可能会多么紧张与不安。我想到答辩完,你们很快就要离开复旦,真有点儿不舍,所以,我们都心有灵犀地将答辩的时间几乎拖到了最后一天的死限。那天晚上,心里的感受也特别怪,就像刚打完一轮好牌,顺利赢得了战果,就特别期待下一轮能再次拿到像你们一样的好牌。有感想,无思考的写作就这样成就了词不达意的文字,令许多人产生了误会,甚至有人要我删除之,我怎舍得?!就放在那里,表达当时的一种心境好了。
《送给刚完成答辩的两位女博士:回顾我们的师生缘》在你们答辩当天的下午就想写了,刚动了笔,想到下午有事儿,没有了心情,心烦意乱干脆连那事儿也推脱了,到实验室找你们聊天,这样反而轻松了,晚上与你们一起共进晚餐,本来想好的一堆话,不知道怎么却说不出来了,讨论了一大堆什么越南、朝鲜的问题,呵呵。不过,回家后,我还是借着酒意,将博文写得个大概,第二天中午休息的时间正好将博文完成。我本来写这篇博文就只想平铺直叙我们之间的师生情缘,也只准备送给你俩看的,其他人偷偷看到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得到编辑赏识,推荐到了头版头条,居然成了我所有博文中最受推崇的一篇。看的出来,大多评价来自学生,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儿,正好可以让我从中更多了解一些当代学生的心态,并学会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好导师。总之,我收到了如此多的赞美和鼓励,感觉这个冬天不那么寒。
第三篇文章《年轻学者,是在大树下乘凉,还是去远处争夺阳光》写出来,也是送给你们的。我不是什么有名的主儿,也没有什么行政资源。但是,我还是想尽我的力量帮你们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我努力了,但人家不买我的帐。不过,你们正在凭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沃土,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我知道你们是优秀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本来,我以为自己是颗会盖住你们阳光的大树,但是看到一位网友阅读博文后给我发的短消息,我不再这样想。他说:“...我的导师不是大树,而是一颗正在长的树,我想,我应该做的是通过我的努力让我的老师当一颗大树,然后我就在下面乘凉,也不必要去争什么阳光,安心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可。那些学术地位、学术权威、学术名声,其实都是浮云,终究要被历史长河洗干净,而洗不掉的是短暂人生中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其实,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不正是这样吗?因为我不是什么大树,你们这些日子一直在辅助我变得更强壮,我帮你们遮了点儿阴,也给你们送了些清凉,同时也分配给你们一些雨露和阳光,我很欣慰地看着你们在我身边成长。我也知道,现在我身旁还有比我矮的小树,我真希望他能尽快成长,期待他来与我分享阳光,我现在尽量帮他挡点儿风雨,却不想挡住他要成长的阳光。我在给你们学位论文的评语中,都说了你们“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博士毕业生的要求。所以,不管是在我身旁,还是离开我到了远方,你们其实都很有希望,你们在复旦几年学到的学术独立的信仰,将伴随着你们一生一世,永放光芒。我也希望你们永远带着复旦的“学究”气,而不受世俗的浮华所影响。
我看到了你们写给我的致谢,为什么说写给我的,因为有些内容,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里面的苦辣与甘甜。我强调致谢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要变成格式化的公文。今天你们也听到了我参加另外一位博士生答辩时的评价,致谢是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是否用心写作学位论文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个年轻人是否懂得感恩。感谢的话,固然随口可以说,但如何说,是否能让导师感同身受,那是很有讲究的。一个好的致谢,不应无病呻吟,也不需矫揉造作,更不要随意褒扬。本文,也可看做是我对你们致谢的一个回复。不管别人怎么想,我照单全收了,由于致谢部分特殊的文体要求,有些话需要在更高层次进行升华,这里权当是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力争在以后做到,并满怀信心。记住,能坦然接受表扬,与虚心接受批评,同样是一种自信。
另外,我们的实验室将永远为你们开放,你们随时回来都还是这里的主人。我们实验室内部的论坛将为你们保留账号,你们随时可以上来看看,或者发言,给你们未来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好的建议和示范。谢谢你们,请常回来看看!别自卑,你们前面的路充满希望!
图片来自网上,与内容无关,仅供欣赏。
【附】两位学生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节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22340.html
上一篇:
年轻学者,是在大树下乘凉,还是去远处争夺阳光?下一篇:
报纸名字有那么重要吗?聊聊《科学时报》复名为《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