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差不多先生
新差不多先生是差不多先生的曾孙子,他跟他祖父一样,整天把“差不多”挂在嘴边,于是人们干脆叫他为“新差不多先生”。
新差不多先生从小接受正规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小升考,中考,高考,研考,四级,六级,找工作,跟所有同龄人都差不多。他成绩不错,但不喜欢学习课外知识;他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但不喜欢思考新问题;他有众多好机会,但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他常常说:“其实都差不多,没啥区别的!”
他小时候,看了同学们上交的作文后,问老师说:“老师,为什么大家写的不是上学路上捡到钱,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啊?”老师一脸无奈,无法作答。
报考大学的时候,他跟周围几个好同学讨论专业选择和未来梦想,结果发现大家想的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将来能有个稳定的工作,有份丰厚的待遇,此生足矣。最后,他疑惑了:怎么想的都差不多啊!
上大学之后,他有一次被选派到外校进行交流。回来后,同学们都好奇的问他那个学校跟自己的学校有什么区别?他思考了很久,说:“其实都差不多,没啥区别的。都是985,都是211,都是综合性大学,都是新校区,都想建设一流大学,都是……就是差不多嘛!”
上研究生时,他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来到新城市后,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新城市与原来的城市也差不多,楼都是高高的,公车都是满满的,人也都是匆匆的。于是心里嘀咕着:“怎么还是差不多呀!”
研究生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来到公司,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同事,发现大家都差不多:性格都差不多,想法也差不多,面临的问题也差不都。整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为了啥。一个月的工资扣掉供房供车之后,也就差不多了。
这一年清明,他去祭拜他祖父,一路上想着:祖父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中国也已经不再是一个懒人国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新的差不多呢?是我观察力不足呢,还是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个性呢?
附: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
(全文原载于民国八年出版的新生活杂志第二期)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9092-416493.html
上一篇:
科学家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值得庆贺!下一篇: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