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z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lcomezp

博文

思考:为什么不能给猴子喂食? 精选

已有 12239 次阅读 2011-6-3 17:39 |个人分类:灵长类学原创|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影响, 灵长类, 旅游区, 投食

  我国是世界上猿猴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有24种现生灵长类。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喜欢接近自然,去山林旅游区看看猴群,感到很惬意。那么在生态公园里的猴子与野生猴子有什么不同? 游客投喂食物会对猴群有什么影响呢? 
 投食群,张鹏摄于日本四国岛
 
                                     投食对猴子社会行为方面的影响
   在野生状态下,取食行为占非人灵长类日活动时间的一半以上,是它们最主要日常活动之一。除了维持生存以外,自然的取食行为对稳定社会组成、维持社会结构和保持行为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人工投食改变了非人灵长类的自然取食行为,也会影响它们的社会行为。
1 聚集 人工投食将非人灵长类吸引到狭小的投食区周围,明显地压缩了它们正常的个体间距。例如黑猩猩平时一般间距5米以上,在投食区内被压缩至不到1米,频繁出现争斗。
2 争斗 野生猴子一般很少争斗,而公园里猴子争斗频率是野生猴群的10-20倍,主要因为食物竞争和过于拥挤。频繁争斗会影响猴群的社会结构。
3 等级  猿猴的等级关系受食物分布的影响。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食物分布较为疏散和均匀,野生群内的个体不需要为食物竞争而相互敌对。而在投食区内,人工提供的食物在时间空间分布和量的分配上受到限制,这就会加剧投食群内个体间的相互竞争和敌对关系。
4 分群延缓 导致分群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生活环境内的食物量野生猕猴的大小一般不会超过50只,猴群过大就会分群。相比之下,猕猴投食群常常包括数百只甚至上千只个体,而且很少分群。
 
                                         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雌性性成熟时间、雄性性成熟时间、出生率、出生间隔、婴猴的存活率和死亡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 雌性初产年龄: 人工投食也可能提前了猕猴雌性的初产年龄。投食群内恒河猴的初产年龄为4岁左右;一些母猴甚至在2岁时就可能怀孕,这种现象则在野生群中从来没有被观察到过。
2 初次射精时间:猕猴的雄性性成熟时间为3.5岁左右,但是由于没有野生条件下雄猴初次射精时间,还无法确定人工投食对雄猴性成熟时间的影响。
出生率 人工投食明显提高了猿猴的出生率。野生恒河猴的出生率为38%或77%,而投食群内的平均出生率为82 %(62 - 90%)。日本猴的平均出生率是41%32 - 52 %,而投食群内的平均出生率提高到60%18 - 86 %
4 出生间隔 人工投食明显缩短猕猴雌性的出生间隔,不过可能对狒狒等种类的影响不明显。
5 婴猴存活率 人工投食明显增加了日本猴的婴猴存活率,不过可能对猕猴的不明显。
6 成年猴死亡率  普遍认为人工投食会降低非人灵长类的死亡率。但是受人工饲料中的农药残留和投食群内的频繁近亲繁殖的影响,投食群内畸形儿出生频率是野生群内的几十倍。
 
                                      日本的教训
  笔者刚刚从日本高崎山研究基地回来,收集了一些一手资料,拿出来分享。投食初期的1953年,高崎山有只有一个猴群,包括220只个体, 20年后猴群增加到2000余只,另外还有上千只被政府捕杀,造成众多社会问题。二十年投食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投食初期阶段(1953-1962年)种群数量快速增加。1959年猴群分裂为AB两群。1962-1963年又分裂出了C群。
大量投食阶段(1963-1975年):长期大量投食促生了巨大猴群,导致日本国内的社会问题。例如,1972年这3群内总共有1400只猴子,另外还有1300只猴子离群、死亡或被捕获。猴子数量逐年递增不便于公园的管理,也侵入附近农田和居民家里。当地政府每年持续捕杀游离在公园外的猴子,同时每年花费50万美元,对附近居民进行农业补偿。(张鹏感触:不喂食、不接触才是真正地热爱野生动物。
减少投食阶段(1976-1987年),种群数量增长率出现下降的趋势。然而1979年猴子的个体数量出现了最高峰的2002只,其中最大的A群数量上升至1255只
 
除了影响非人灵长类社会生态特征以外,人工投食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不利影响:
1 过分依赖人工投食的黑猩猩会失去取食自然食物的本性,在投食停止或缩减后,黑猩猩会因不再适应自然环境而死亡。
2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投食群灵长类动物破坏庄稼和干扰居民生活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例如在日本,政府捕获日本猴的数量逐年增加,2001年以后全国每年捕获的个体数量已经超过一万只,约占日本猴总体数量的10%
3 另外,在一些旅游区,游客在给猴子喂食的过程中可能被猴子咬伤或抓伤,增加了人兽共染疾病相互传播的危险
 
   考虑到这些不利影响,中山大学张鹏建议应慎重考虑和避免对野生灵长类实施人工投食。对已有的投食群应及时采取措施来维持投食群的自然的状态,例如停止投食减少投食量、不定期地改变投食点、加强对投食群的研究、以及保障周边居民生活不受投食群的骚扰等。在合理监管的条件下,人工投食可以提高观察动物的条件,对灵长类学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推动作用。人工投食增加了动物的生育能力和种群数量,也有利于保护一些濒危的物种和地方种群。另外灵长类动物投食群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带来经济收益。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存。在有关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投食的做法会受到有效地监管,而现有的灵长类动物投食群在促进科学研究、维持种群数量、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等方面会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张鹏 于中山大学 人类学系  马丁堂
2011年6月3日 
本文改编自 张鹏. 2008. 人工投食行为对非人灵长类社会生态的影响. 人类学学报 27(3):274-28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506-451340.html

上一篇:哪些学校有人类学专业(国内篇)?
下一篇:激论:人类的天敌是什么?(图)
收藏 IP: 130.54.130.*| 热度|

11 鲍得海 唐常杰 刘全慧 许培扬 汤治国 谢鑫 张骥 吕喆 杨秀海 王德华 重阳子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