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文重发:
“胎息”是个什么东西?
乍一看“胎息”,绝大多数人都可能被蒙住。前段时间盛传江湖道长李一大仙会“胎息”在水下憋气2个多小时。事情的真假暂且不表,咱们先一起聊一聊什么是“胎息”。
一般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或者会好奇,在子宫这个相对密闭的水世界里,胎儿究竟是怎么呼吸的?人不呼吸一会儿就憋的受不了了,而胎儿要在水里呆九个月,肯定需要什么神奇的本事,大概是“胎息”?人们大多很容易对这个玄而又玄的‘胎息’充满了神秘感和对声称会这中本事的人充满了仰慕和敬畏,而怀疑很少。
其实,胎儿在子宫里是没有呼吸的。在子宫内,胎儿的肺就像是被抽过真空的被子,压缩起来了,根本就不存在呼吸。大家可能也纳闷,胎儿在子宫里是怎么获得氧气的?原来,胎儿的氧气是从妈妈那里来的。妈妈的呼吸运动,把空气中的氧经过肺动脉带到全身,也包括附着在子宫内壁上的胎盘,胎盘又通过脐带动脉把氧气输送给胎儿。被用过的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通过脐带静脉回输到妈妈的体内,最后还是通过妈妈的肺“呼”出体外。
发育成熟(或基本成熟)的胎儿一旦离开子宫,空气就可以进入肺,被压缩的肺被张开,呼吸功能也就被激活。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她的第一口呼吸;当然了,医生或护士会在胎儿离开母体的第一时间迅速清除婴儿嘴里的液体(婴儿在子宫内有吞咽动作,嘴里会有羊水),避免被呛着,如果吸不干净,可能会留下后患,因为新生儿不会吐,也不会咳嗽,液体进入肺,会引发肺炎。如果新生儿不哭,医生或护士还会抓着脚倒拎着,朝脚底板或屁股扇一巴掌,把它“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