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xingf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xingfeng

博文

从科研经费制度到中外科研人员的时间对比

已有 4158 次阅读 2016-1-6 10:3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岁末回首,碌碌无为。

时间大部分放在了申请经费、报销(填预算表、报销单、发票查真伪贴单子、给财务人员解释、补充说明)、过程管理和结题材料的撰写。其中以财务报销为主,现在你要是问我各种项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我几乎是一个专家了。

少部分时间用于搞科研,而且是散碎的。

每天上下班耗费时间较多,所以艰难度日,加之生活中租房、子女过一两年后的入学等问题,连抱着婴儿宝宝定睛看一会都几乎成为奢求。

通过挤时间,发表了一篇SCI,另写好了一篇,准备翻译成英语投稿。


我为何总是这么急匆匆?问了一下国内的博士同学,在高校和研究所的大抵如此。

国外也这样吗?对于没有在国外的课题组工作学习经历的纯土鳖,这是很大的疑惑。


好几年了,终于有机会去美国参加全球最大的地学盛会,AGU。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跟国外同行交流,所以除了听oral,看poster,跟各位同行交流学术疑问。

我抽了大部分时间跟在外客座的华人博士后和研究员交流具体的科研活动细节。


因为是纯土鳖,不会顺其自然地认可国内外的不同之处,可能更容易对比和总结,通过跟美国、法国、德国等不同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所的老师们、师兄弟、师姐妹们交流,总结出来两点中外科研人员时间精力花费的重大差异,其中两点与经费制度有关系。具体信息没有亲身经历去验证,难免细节疏漏,但是流程上具备参考性。

1、报销

一个师弟,在国外大学工作,发表了很多高质量论文,一年出个5、6篇很容易,而且成果都不错,所以他的POSTER前有很多同行大牛驻足。我们畅谈很久,也谈到了报销程序。他说,他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流程大抵是:办签证,手续也比较简单;出差前财务问题,填表请学校的财务人员买机票,然后财务人员会按照标准给你出差补助,手续就都办完了;随后自己定了一个酒店,就从德国到美国了,开完会坐飞机回国;回去后把机票登机牌和住宿发票放到一个框子里,所有的手续就完了。我问他你不需要贴报销单,逐级找领导报销吗,他说机票不是我买的不需要我报,差旅补助是包干,出国前已经给我了,我在外消费丰俭由己也不需要报销,你让我报什么?我说出国前借款和回来报销是两套手续呀,他说跟我何干,财务人员是干什么的?!

国内,出国前的申请,研究室主任审批(较快),纸质申请由主管副所长审批(出差要等,没有领导分工替代关系),随后由国际合作处核准(可能快可能慢),进入办理程序,签证办下来自己耗费半天的时间去院国际合作局取。

然后自己买机票,这里面学问大了,中国政府要求我们乘坐的国际航班必须是中国的航空公司,我们从北京到旧金山往返都有直飞的,去的机票没什么问题,但是回来的就不知道怎么买了,原因如下:

回来时有四个航班代码,实际上是两班飞机,分别是国航和美联航,然后他们相互共享代码。国航的飞机因为国际会议参会人员都买这个,所以三万六一张票,我们课题经费肯定买不起,美联航的飞机倒是便宜,而且也给国航共享代码了。但是,但是,我们从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上找的一个售票机构人员告诉我们,要么买三万六的要么从洛杉矶转机回北京,美联航那个飞机即使给国航共享代码了,也不在政采范围。

买三万六的不可能了,没那么多钱,啥也不用说了。从洛杉矶转机(旧金山乘美联航到洛杉矶乘坐国航)回京要两张机票,费用也不低,而且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事实是我们倒时差和高频度参会交流,搞的也确实较累),我自己从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找了一个国航的一级代理销售点,却,却,告诉我可以从旧金山直飞回京,原因是他们可以打印出带有GP(政采唯一标示)标志的国航机票(实际是由美联航飞机共享的),很高兴,但绝对不敢直接买,原因是你不知道国际合作处是否同意,万一无法报销就入地无门了。

我把上述情况通过工作邮箱汇报给了国际合作处,问能否买直飞的实际由美联航承运的国航GP机票。从来没得到回复,至今。

后来问了国务院网站上发布政采机票文件留的电话,是财政部某司的,那个接电话的大姐说也不知道怎么办,我说您给我的建议呢,她说不知道给你一个民航局的电话你问他们吧,我说你们发的文他们不愿回答我怎么办,你发的文你总要负责解释吧。结果,结果,该大姐以及其官员的口吻问我,听你口气,你好像要问责我们喽?我一听是吵架的架势,好吧,请给我民航局的电话。

民航局一个女同志接电话,很有礼貌,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她回答GP标志是他们唯一认可的,但确实他们不倾向于同意买国外航空公司实际承运的国航机票。原因是政采机票系统有一个漏洞,这种国航售票共享外航的机票,原则是所有的售票点都不能打印出GP标示,只有一种单位可以利用该漏洞打印出GP标示,而且是完全合法的正规渠道,那就是国航的一级售票机构,这是历史原因(天哪,航空大揭秘)。

我说好吧,我懂这里面关系了,但是怎么办,可否买呢?她说她也不确定,需要去问某人再给我回复,我说感谢,等你。

下午人家就回复了,说确认你不可以买国航售票外航承运的,原因是钱都让外国人赚了。我说好的,第一国航都在卖了,也就是国航认为这事有钱赚,你们官员替人家操的哪门子心,而且任何管理办法中都没有明文约定这种情况不能买,所以你说的话没有依据;第二我肯定买不起纯国航的三万六的,毕竟这也是纳税人的钱资助我们的科研经费,如果转机不还得在美国乘坐美联航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吗?还是给外国人送钱呐。

她说我只能这样回复你,我没有义务给你建议。好吧,我不想吵架,感谢,各位神仙大老爷。

没办法,按照第一个机票销售的建议,我们买从洛杉矶转机的吧。然后按照标准内订了当时最便宜的酒店。

归国报销,在课题组财务秘书(一般是临时聘用人员,也不容易,每天去财务处被骂)指导下,我们要把机票登机牌,住宿发票,如果使用了信用卡,则需要提供刷卡签字单,填写当天的汇率,然后全部按照要求填写好,每一张都得按照财务人员喜欢的样式贴好发票(否则直接给你撕掉甩回来,又得重新找各级领导签字),交由课题组财务秘书去国际合作处、财务处签字报销。

如果是国内差旅报销更麻烦,五百块以上的发票需要自己从某国税或某地税官网查询发票真伪,打印出来贴到报销单上才能报销,否则财务处恕不接待。曾经有一次去农村做实验住到了镇上某旅社,财务说你的发票开具单位不像是宾馆,你让他们把营业执照传过来,我给镇上那个老板打电话索要,结果被骂了一句脏话人家就挂断了。后来写说明请各级领导签字证明后,报销了。


总结来说,就简简单单的一个报销,我师弟花的时间总体可能不到半天甚至更短,我们花的时间(签证、审批、借款、报销)可能需要四、五天,而且心绪全被打乱了,心被拉到了会计制度、政采制度、出国制度等等方面,我是一个凡人,无法刚性切换工作状态,虽在锻炼,但也很难在夹缝中高效科研。


所以,国内外的研究机构都分为研究人员和机关(管理?服务?)人员两种,但是中国的研究人员是狗!

我说的不是指宠物狗,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狗,因为发票真伪这种税务局管都管不好的事都要你管。

而机关人员中,一部分职员姿态高昂官威十足确实差劲,可大部分也想发挥作用为大家服务,但是制度之下,他们只能例行。机关人员中,太复杂了。


我们很多财务和报销过程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优秀做法。



2、课题经费的支出

通过跟法国和美国等同行的一些博士后和大佬交流,感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与国内的不同在于两点。

一是他们的项目钱不多。通常二三十万(请不要自动换算成人民币)的项目,一般来自于NASA、ESA、NOAA等公立机构,但是国内的项目通常几百几千万,也有不少上亿的,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二三十万的只有我等助研申请的青年基金这种级别。而且一般的院士、所长甚至研究员,对几十万的纵向项目是肯定不感兴趣的。

二是他们的项目绝大部分用于发工资。十八大后,在中科院改革启动初期,我们所里也做过调研,德国的马普学会(相当于中科院,但不是国家所属的,也就是各级领导并不是国家组织部或人社部任命,而是由各级学术委员会自管),我负责调研的马普化学所,但其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央政府拨款,其中支出七八成用于发工资,买电脑买大型仪器等支出相比而言很少。马普学会不几年就出一个诺奖。

同样,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是科研项目大都用于发工资,但是自己的工资总额并不由自己核定,由学校的财务和法律职员帮你核定,所以也不能乱发。

我想他们大抵是合理的,毕竟买个电脑能用四五年是肯定没问题的,剩下的做实验什么的也不是天天做,而政府并不负担他们的工资,那就用课题来支付了。

国内的工资分布大体类似,国内有事业编的科研人员一般能由政府发几千块,剩下的自己去争取课题来发放。在北京,几千块,租完房后,如果给孩子买奶粉吃买尿布穿,我就要饿死,如果我不饿死,奶粉钱就不够,这是基本生存的温饱问题。

所以我们花费大量时间撰写申请书,尽量争取课题,然并卵,纵向课题不能给有编制的人员发工资,项目聘用人员也只能列支10%左右的劳务费。

有编制的人的绩效工资如何而来,项目聘用的工资和公积金、保险、税都是要自己挣来的,那就要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做工程项目,赚取横向经费,却不得不中断一个创新思路的研究方案,在规定的工期内加班加点完成。比如我们做一个系统,企业给我们30万,他们拿去卖80万,卖七八次甚至更多。这些横向课题,大部分与创新无关,与科学家的职业使命无关,仅仅关乎生计,潜心钻研的时间又要从哪里保障?


我们纵向的钱不能发工资,项目经费到位又经常拖延,经常出现一月课题开始,七月经费到账,十月要求花完80%。


为何中国政府给了巨大体量的资金给科学家,却只允许买电脑,买仪器?国家并不管科研人员的生存问题,管理思路基本是经济上自生自灭,却不允许他们花费绝大多数精力来完成的纵向课题主要用来发工资?何良何娼。所有管理人员几乎都知道问题所在,但他们都说自己也没有办法。

这可能是计划经济体制时留下的惯性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财政部为主财务相关官员,他们并不了解科研工作的规律和细节需求,也没有对比参照全球科研创新先进国家的体制,但却由他们制定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他们的办法甚至相互冲突,但却要科研人员必须执行,无数科研人员反映,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稍有松动,大局痼疾照旧。

所以,科研项目经费其实不需要这么大体量,在合理核定机制情况下,主要用于发工资即可。


总结来说,科研人员

人生操持,琐事烦累;

机关在上,尊严无存;

时间破碎,空谈创新;

整体难振,形象难美。


以上两点问题,解之可解中国科技振兴迷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4887-948440.html


下一篇:C# String.Replace 无效 解决办法
收藏 IP: 210.72.24.*| 热度|

1 czs198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