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kui Yu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tkui

博文

诚信垫底,还是真的很忙? ——工作时长可以解释各国失物提醒比例差异

已有 3403 次阅读 2019-6-25 07:10 |个人分类:我的论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公民诚信, 工作时长, 诚信垫底, 遗失物品

诚信垫底,还是真的很忙?
——工作时长可以解释各国失物提醒比例差异

于同奎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6月20日,Science杂志刊发题为《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的论文(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node/727934.full),介绍在40个国家进行的大规模行为实验,发现我国对遗失物品发电子邮件提醒的比例最低,得出我国社会诚信垫底的结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

我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通过查询各个国家的平均工作时长数据,并与论文中的失物提醒比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一个国家平均工作时长越长,失物提醒的比例就越低。所以,不是我们不诚信,而是太忙了!

Science论文的实验设计为:研究人员假扮拾金不昧者将钱包(有些有钱有些没钱)交到酒店、银行、博物馆、邮局等工作人员手中,看有多少人会根据名片上提供的电子邮箱(名片上没有电话和地址),主动联系失主。各国对遗失物品进行邮件提醒的比例如图1,其中竖线是我添加的,是为了后面从中读取数据方便。

Capture.JPG

已经有很多学者撰写了较为系统的评论,如目前我看到的有:李晨阳在科学网的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sJFEPy3FqAzmktb0vDVZrw。柠檬木聚糖在观察者上的文章: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2199。英国报姐在今日头条上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706081122360492556/

我的基本思路是:我们国家的前台工作人员很忙,没有空去处理这么琐碎的、看起来不重要的遗失物品。

为了验证我的这个想法,我查询了各个国家的人均工作时长,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工作时长越长,那么平均而言应该会越忙,就越没空去处理这些琐碎失物。

工作时长的数据我是从wikipedia上获取的,链接为: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king_time。(还有很多国家的工作时长数据没有找到,等找到了再做更细致分析。即使仅从已有数据分析,也已经有较好的结论。)在这些数据中,我国的平均工作时长是最长,每年工作长达2392个小时,包括节假日每天工作6.55个小时!

失物邮件提醒的数据Science论文并没有公开,只有一张图。我通过认真比照论文中的图,粗略估计出失物邮件提醒比例的数据。这还是花了很长时间的,还通过如图1中画的一些辅助线来尽量减少误差。

然后把工作时长和邮件提醒比例(钱包无钱)做了一个简单的散点图,可以看出清晰的负相关关系,计算相关系数为-0.758283900374380,p值为0.000017610059091,非常显著。

Capture3.JPG

做一个简单的回归分析,结果为:reporting_rate = 135.9141306354837-0.0498270231930*working_hours,其中R2为0.5749944735670,F值为29.7640327753885,p值为0.0000176100591,非常显著!所以,结论很清晰:一个国家的平均工作时长越长,对遗失物品进行邮件提醒的比例就越低!

其实,Science论文中也对各国提醒比例的差异做了很多分析,不过是从地理、文化、制度等角度来做的分析,我觉得这些都没有工作时长这个因素更显著,更有说服力。很奇怪这么高端的期刊文章居然不去分析这么简单而直接的解释变量。

当然,我国的提醒比例低于回归线也有一定距离,这可能是由于前面很多人提到的我们国家很多人不太喜欢用电子邮箱而是微信QQ、我们习惯失物招领而不是一一提醒、塑料纸壳壳“钱包”对我们而言怪怪的等等的原因。

总之,我们的前台人员没写邮件提醒遗失物品,主要不是因为不诚信,而是太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16-1186699.html

上一篇:点赞复仇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新冠肺炎假阳性问题在扩大检测范围后值得警惕
收藏 IP: 222.178.20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