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正
【按:本文发表在《科学画报》2013年十月版,发表时有删节。】
〖系列导言〗:
信息时代中人们不难发现有关医疗保健的各种建议,自封的专家亦爱成天向人兜售健康秘诀,其中最具欺骗性的建议往往带着科学的名义,而事实上其背后可能既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也没有科学实验的验证,往往只是热衷执着于科学概念之一面而不可自拔的想当然。
科学的想当然往往源于西方,但中国本土的提倡者也会推波助澜,有时还会增加传统观念的阐述,以加强此类迷信的说服力。
多此一举的排毒
在西方传入中国的科学迷信中,“排毒”无疑是伪科学之首。在传统文化中,“毒”是一个抽象概念,涵括一切对于人体不利的因素,包括现代科学判定的内在性因素。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排毒”就象呼吸走路一样自然简单——实际上,不少“排毒”爱好者就把一切自然人体活动包括在“排毒”渠道中,比如出汗、呼吸、排泄、呕吐、咳嗽、喷嚏乃至于流泪、擤鼻涕、掏耳朵等,只要能跟“排放”扯上关系的,都可能是“排毒”良方。【百度百科 《排毒》http://baike.baidu.com/view/1237671.htm2013年9月15日访问】
在“排毒者”眼中,我们生活在一个“毒”的世界里,呼吸的空气有污染,吃入的蔬菜中有农药残留,农场的小鸡被强行注入了抗生素与其它药品,还有日常所避无可避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化学药品,辐射,防腐剂,生活用品中超标的重金属,以及众多的垃圾食品与无所不在的病原微生物,产生了一个“毒”的世界。我们去真空中生活该可以避“毒”了吧?不行,体外的“毒”可避,体内的“毒”还会忠实地被我们带到真空中:自由基、宿便、胆固醇、脂肪、尿酸、乳酸、水毒、淤血,“排毒者”的毒素清单可以无穷无尽,直到具有合理推断能力的丧失判断力,成为他们的一员。
在国外,“排毒”本身成为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有不少专门以“排毒”为业的人,寄生在“排毒者”对健康的渴求上,而在中国,更多的是把“排毒”当着一个售买点,使它变得无所不包,买化装品要“排毒”型的,去餐馆吃饭要吃“排毒”宴,针灸按摩刮痧,不管有没有效,“毒”总之是排了一大堆的。
在各色媒体中,针对“排毒”大师时有爆光,又常有科普作品直斥其谬,然而,“排毒”产品经久不衰,“排毒”大师此伏彼起,“排毒”的商业价值并不因为这些爆光批驳而稍减。其根本原因在于,“排毒”的理论基础几乎不可动摇,从“毒素”这个角度而言,“排毒者”的“科学”含量达到100%——确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毒”的世界里,绝大多数的“毒”也的确避无可避,唯有一“排”。
对于迷信者而言,科学概念是可以任意扩充的,也是简单而固定不变的,一切,取决于自由心证,而不必遵循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则。在科学上,并不存在固定的“毒素”,毒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我们缺水的时候,水就是最好的营养,而水超载,超过我们的排放能力,就是水中毒,水变成了毒素。正是迷信者超越科学规则地定义“毒”,导致了把一个原本良性的可适性的人类居住环境变成了令人恐怖的恶性的抽象的人间地狱。在恐吓的背后,是无数不劳而获者的贪婪与功利。
从严格的科学定义而言,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可怕——现实也的确如此。我们的生活环境并不像“排毒者”所认定的那么恐怖,遍地是“毒”,绝大多数的在超越特定剂量才能称之为“毒”的物质都一定程度上保持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而那些超标的环境毒素,所谓的“排毒”方剂或者用品或者操作都无济于事,无能为力。
如果我们接受“排毒者”那种广泛全包的“毒素”定义,的确我们生活在“毒”的世界里,然而同时我们的人体器官又在持续地自然地“排毒”,我们不做任何事,我们的身体就在“排毒”。一个尖锐到“排毒”提倡者能避则避的问题是,你怎么能确认这些产品与手段具有超越造物主的能力,能比天然的人体排毒更有效?事实是与天然的排毒手段相比,这些“排毒”要么是无效的,要么是反而增加了人体内脏器官的排毒负担。
〖系列结语〗:
许多人把科学与迷信当作反义词,认为相信科学就必然反对迷信,事实上却未必如此,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迷信却是以科学的名义传播以及信奉的。在一个科普满天飞,而科普作家还不如老农更加理解植物的水含量,动辄胡说八道的时代里,科学爱好者尤其需要当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