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马来群岛考察散记之 苏拉威西三怪鸟 精选

已有 2008 次阅读 2025-1-7 23:53 |个人分类:鸟的天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文曾发表于《我们爱科学》杂志,这里是未经编辑删节过的全文——

林中的“活宝石”

从观察棚窗口看到的雨林空地.JPG

从观察棚窗口看到的雨林空地

在动物界,一说能直立起身体走路的鸟,你一定会想起南极的企鹅。可你知道吗?在潮湿炎热的热带雨林里,有一些叫八色鸫的鸟,也能直立起身体走路。与企鹅不同的是,企鹅的配色方案是一身非黑即白的“国宝色”,而你只要听听人家八色鸫的名字,就知道它们个个都是穿着华丽的“时装模特儿”。不仅如此,它们还是特别擅用纯色的艺术家,比如纯净的亮红、亮蓝、亮绿和亮黄与质朴的灰色、褐色、黑色搭配起来,和谐中透着“俏丽”,有些部位的羽毛还有灵动变幻的金属光泽,堪称林中的“活宝石”!再比较下企鹅与八色鸫的身材,倒是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又胖又高”!企鹅的胖那可是真胖,人家上上下下都胖得那么匀称,站起身呢来,像位大腹便便的绅士。说到八色鸫的“又胖又高”却要分开讲解。你看,它的大脑袋、缩脖子、驼背、大肚子和几乎看不见的短尾巴紧凑地“拼接”成上面胖的部分;而“高”的部分仅局限于两根细细的大长腿上,就像在两根筷子上面插了块大个儿的烤土豆,这令人忍俊不禁的身材真是辜负了一身漂亮的衣着。这身不同寻常的搭配,却是完全为了适应丛林生活而“定制打造”的。全世界共有32种八色鸫,我眼前的这只叫红胸八色鸫,它的配色方案是红棕、橄榄、亮蓝、橄榄绿和大红,上半身“短而胖”,下半身的腿脚“长而细”,堪称“标准版”的八色鸫。我就躲在距它20米外的观察棚里,这个棚子位于苏拉威西岛的北部丛林中,距棚子前方稍远一点儿的地方有一片灌木丛,它就是从那里钻出来的。灌木丛的前方有块空地,上面堆满了落叶,它就在这些落叶间寻找食物。八色鸫是天生的捕虫能手,它的食谱几乎全是虫子——甲虫、蠕虫、飞虫的幼虫、白蚁、蜈蚣、蚯蚓......腐叶堆很厚,小身材在这种松泡的地面上行走不至于陷落并能保持灵巧,大长腿可以在即使陷落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视野的开阔、不弄脏身体并及时跳脱,这样的结构让它得以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捕食各种行动敏捷的虫子。引人注目的华丽外表注定让这种鸟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它并不会在空地上待很长时间,也不会离开灌木丛很远,稍有些许响动,就立即跳进灌木丛里。由于这些灌木都生长在高树的下面,即使是大白天,灌木丛下也是黑暗一片,而八色鸫的羽毛,一旦失去了阳光的照射,也会变得晦暗,因此并不妨碍它们隐蔽,而到了繁殖期,这身靓丽的羽色便派上了大用场,此时雄鸟的羽毛会更加艳丽,它会不顾一切地来到阳光下展示自己,它们会用胸部、颈部和尾部上下摆动的方式跳舞并发出特殊的鸣叫,以方便在这深邃的密林里找到自己心仪的伴侣。

1-直立起身体的红胸八色鸫.jpg

1-漂亮的红胸八色鸫.jpg

1-红胸八色鸫捕食的空地和背后的灌木丛.jpg

漂亮的红胸八色鸫及生境

请大地帮忙孵蛋 

在八色鸫生活的森林里,还有一些更为羞涩的鸟,它们只躲在幽暗的灌木丛下一声不响地寻找从林冠层掉落在地上的小花、小果实和一切能捉到的小虫子吃,想寻找它们,你必须蹲下身去,一声不响地慢慢看,等你的眼睛适应了昏暗的光线后,有时会看到几个母鸡大小的黑影在慢慢移动,它们就是冢雉。如果你还想拍摄它们,就必须把头和镜头压得更低,但又不能趴在地上,要半蹲或半跪在地上着追随它们的步伐在后面又轻又慢地移动,还特别要注意脚下,千万别弄出声响来。尽管如此,冢雉也会知道你的存在,但你只要尽力做出谦卑的姿态来,它们也就渐渐接受你了。这倒不是它们极其容易轻信人,只因为它们的腿脚十分利索,一旦跑起来,即使是灵巧的狐狸也很难追上,何况它们还有翅膀,尽管飞行技术不尽如人意,但也能旱地拔葱般从地面瞬间飞上几米高的枝头。通过林下的微光,我看到眼前的冢雉全身都是暗褐色的羽毛,仅有面部没有羽毛,裸露着红色的皮肤,原来是菲律宾冢雉——冢雉家族中分布得比较广泛的一种。别看它们的外表普普通通,可一到孵蛋的时候,就显示出自己奇特的行为来。首先,冢雉爸爸会在林间隐蔽而开阔的空地上用它那双强而有力的大脚刨出一个浅坑,然后把四周的枯枝烂叶都“踢”过来,堆成一个很大的“垃圾堆”,这些“垃圾”会堆得很厚很厚,最后还要把大量的沙子盖在上面,形成一个又高又大的土包,形容这种大土包的中国字叫做“冢”,它的名字——冢雉也就由此而来。厚厚的腐叶层被闷在厚厚沙土里,很快就会发酵产生热量,而上面覆盖的沙子也会在赤道毒热的阳光下吸收热量,冢雉就是靠这些自然界的温度孵蛋。另外,在火山活跃的地区,有些冢雉还会利用地热资源孵蛋,它们把蛋产在温热的火山灰中,请火山帮忙孵蛋。

冢雉妈妈一旦决定孵蛋,它们会先用脚在大“冢”的沙土层上刨出一个洞,然后把头伸进洞里,张开嘴,用嘴里的感觉器官“检测”一下洞内的温度是否可以孵蛋,如果感到满意,就把蛋生在沙土下面的腐叶层上,再小心地把洞口掩埋好,就算完成了任务。有的时候,大“冢”里的温度会高出孵蛋所需的温度,冢雉爸爸此时就会扒开沙子的一角,释放掉一些热量,让土包内部永远保持适合孵蛋的温度。经过几十天的孵化,在某一天,小雏鸟便会自己啄破蛋壳,从沙土堆里钻出来,头也不回地跑进森林里去过独立生活了。

2-一只在林下觅食的菲律宾冢雉.jpg

2-菲律宾冢雉.jpg

在林下觅食的菲律宾冢雉

头顶巨盔的怪鸟

世界上的皱盔犀鸟一共有5种,有一种只生活在苏拉威西岛上,名叫苏拉皱盔犀鸟,这是种体长超过一米的大鸟,它们的样子可威武了。无论雄鸟还是雌鸟,都是黑身白尾巴的一身“正装”。它们有一双精神透亮的大眼睛,眼周裸露的皮肤是蓝色的,仿佛是用了浓厚的油彩勾画出的眼影。它们的脖子下面有一个大喉囊,表面也是裸露的没有羽毛,颜色是蓝黑相间的,这个喉囊能把它略带沙哑的嗓音传播得很远。要想分辨出雄鸟和雌鸟的区别,你必须看清它的头盔、脸和脖子上的羽毛颜色。无论雌雄,在它们的头上都顶着个船型的大头盔,雄性的呈鲜艳的橙红色,上面有明显的褶皱,这也是它名字里“皱盔”的由来;雌性的头盔略小一点儿,褶皱不明显,呈鲜艳的明黄色。头盔前方连接着它们巨大的、几乎和脖子一样长的大嘴,嘴的表面装饰着红黄相间的虎皮花纹。再看脸和脖子,羽毛呈红棕色的是雄鸟,黑色的则是雌鸟。

看到这样的形象,你可能会问,这样大的飞鸟,自身体重已经很重了,整天戴着那么大的头盔和巨嘴难道不会感到累赘吗?其实,它们的头盔和大嘴表面是一层坚硬而薄的骨质,里面却是疏松的蜂窝状的骨组织,其中充满了空气,这样的结构不仅十分轻巧,还非常坚固。你可不要小看这张大嘴,在平日里,苏拉皱盔犀鸟会在林中寻找各种结着成熟果子的树木,一旦找到心仪的果子,就用嘴尖牢牢钳住,拧下来叼在嘴里,然后向上一抛,再准确地接住,吞下肚去,整个过程就像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这张大嘴还善于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那些在地上、树上灵活运动的蜥蜴、老鼠、蛇,甚至能在天空飞的蝙蝠,都能成为这张大嘴的猎捕目标。到了繁殖季,这张大嘴还是修补巢穴的灵巧工具,可真是棒极了!(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3-苏拉皱盔犀鸟(雄)和它的巢.jpg

一只雌性的苏拉威西皱盔犀鸟和她的巢

3-雄性的苏拉皱盔犀鸟.jpg

在一旁警戒的雄鸟

掉落在林中的果实.JPG

雨林中成熟的无花果(榕果).JPG

树上的蜥蜴.JPG

犀鸟的食物

苏拉威西岛的热带雨林.JPG

苏拉威西岛的热带雨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1467490.html

上一篇:写中国人视角下的“世界自然之书”
收藏 IP: 114.246.238.*| 热度|

14 张叔勇 刘全慧 孙颉 张晓良 王涛 许培扬 史晓雷 姚小鸥 王从彦 崔锦华 杨正瓴 张珑 木士春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