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村游民 trespassers will b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cun     在信息时代的思想雷区     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聊

博文

电脑人心 之 引言(一)人工智能

已有 3897 次阅读 2010-7-1 20:21 |个人分类:电脑人心|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人工智能, 打酱油, 国际象棋, 深蓝, 卡斯帕洛夫

 按照一般的说法,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负责研究和设计怎样让机器具有智能。 它既是科学性的──要理解机器如何才能有智能;更是工程性的──要把有智能的机器做出来。做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也叫做人工智能:比如洗衣机里的智能控制,电子游戏里面跟人对抗的人工智能。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呆过一个 “脑壳” 实验室,名字是“Center for Research on Artificial and Natural Intelligence Using Machines”,翻译过来就是“采用机器的人工与自然智能研究中心”),缩写“CRANIUM”就是 “脑壳”的意思。搞笑之余,这个名字说出了人工智能的两个重要方面:
 
 第一是它采用机器。这里的采用,不是一般的对工程设备的采用,用吊车来架桥什么的;不是一般的对实验仪器的采用,比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蛋白质结构什么的;也不像心理学家用计算机来采集和分析数据。这里的采用,是要用机器来实现智能,是要做出有智能的机器来。
  
 既然是用机器来实现智能,那就不限于世界上本来就有的智能形态,而可以是人们发明出来的。比如说国际象棋,计算机的“下法”就和人的下法非常不同,就好比用轮子“走路”跟用脚走路不同一样。而轮子这东西,自然界里面本来没有,是人们发明出来的,是人工的。
  
 第二是说这里所谓智能,这个要用机器来实现的东西,有一定的参照和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世界上本来就有的智能形态,通过生物、社会、技术和文化演化而来的“自然的”智能,尤其是人身上所表现出的那些形态。动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形态当然也算数,但人的智能还是这里的最高和最终的标准。
  
 一旦我们真正以人作为参照,就比较容易看出人工智能开发有多难。你别看早在1997年IBM的计算机“深蓝”就打败了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洛夫。但是,跟人比起来,“深蓝”以及它迄今为止的同类们其实还是非常非常笨的。
  
 举个例子,有时候人们会开玩笑说“孩子都打酱油了”,表示日子过得飞快。这个说法有一点非常正确:就是能够从家里出发,拧着瓶子、拿着零钱,信心满满地去 街边小店打酱油回来,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人类那么聪明,小孩们还得要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胜任。如果真的有谁做出来个计算机或者机器人,可以派去打酱 油,那得二十个诺贝尔奖也不为过。
  
 跟打酱油的小孩比起来,打败卡先生的“深蓝”走的是典型的“白专”道路──白痴专才(idiot savant,像电影《雨人》里面那位),下起棋来一套一套,但对别的一切却都没有心眼儿、无知无觉、不闻不问。
 
 那位卡先生当年跟深蓝对阵的时候,摆出一副捍卫人类智力尊严的架势。其实大可不必,颇有点自我拔高的嫌疑。真在深蓝面前捍卫人类尊严的话,其实很简单。卡先生可以对深蓝说:“哥们儿,我认输。你去帮我倒杯啤酒来,让我解解闷吧。” 或者说,“好,这盘输了,咱俩再来一盘。你先把棋摆好,别让那些给你打杂的我的同类们瞎掺和了。” 深蓝如果有耳朵,能听懂的话,立刻就傻眼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计算机,随便给它一盒棋来,它就可以把棋子拿出来一个个摆好。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不公平。计算机通常没腿没手,这些打酱油摆棋子的事情,需要智能机器人式的计算机才行。人类水平的智能,本来并不需要动手动脚才能体现出来。像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那样,头脑犀利却四肢瘫痪的人也不少啊。
  
 那我们就来看看一个不用动手动脚的例子吧:翻译。
 
 英语里面“I left my raincoat in the bathtub, because it was still wet.” [例句来自John Haugeland],这句话是说“我把雨衣留在浴缸里了,因为它还是湿的。” 谷歌网站(translate.google.com)把它翻译成:“我离开了我在浴缸里雨衣,因为它还是湿的。” (看这意思好像是说我跟我的雨衣说拜拜了。)雅虎网站(babelfish.google.com)的翻译就更好玩了:“我在浴缸把我的雨衣留在,因为天气湿的。”(因为天气潮湿,所以不穿雨衣?)
  
 与这些机器翻译相比,所有会打酱油的小朋友恐怕都会告诉你说:“哦,雨衣是湿的,放浴缸里就不会把家里别的地方弄湿了。”这是因为他们不光知道“它还是湿 的”这个句子里的“它”指的是雨衣,而不是浴缸,而且还明白这里的常识:尽管浴缸可能也还是湿的,但那不是把雨伞放到里面的原因──有谁会把干的雨衣放进 湿的浴缸去吗?
  
 最后来点小花絮,关于“真假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这个词源于英文里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中“artificial”一词意思是人造的、虚假的、假装的。比如假牙,就可以叫做“artificial teeth”(更多的时候干脆就叫做“false teeth”了,“false”就是“假”);同样,人造食用色素叫做“artificial food colors”,是和天然色素不同的替代品。可是人工智能的目标不是智能的替代品,而是那真货,是那货真价实的,可以跟人类比肩的智能。
  
 于是,有人提出 “合成智能”(Synthetic Intelligence)[参见John Haugeland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Very Idea]也许是个更合适的名称。合成的东西是真材实料的。比如,中国科学家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具有活性的蛋白质。他们制造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在物理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生物活力等等方面都完全一样。
  
 不过,在中文里面“人工”这个词更多是和“天然”相对,可以有“合成”的意思,而没有什么“虚假”的含义。
 
 “人工智能”也好,“合成智能”也好,这里重要的一点是鉴别“真货”“假货”。而目前最好的鉴别参照标准,当然还是人。可以说,人工智能就是要造出智能上的牛胰岛素,那不光可以下棋,还可以摆棋子、倒啤酒、打酱油以及明白雨衣跟浴缸关系的智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3866-340443.html


下一篇:电脑人心 之 引言(三)人形与人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