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见到武夷山先生的博文“沉痛哀悼胡新和教授“,不由大吃一惊。
胡新和和我曾同时作为下放干部的孩子, 在淮安县农村度过十年(1969-1978),初中在黄碼公社中学,高中又一起在淮安县中。毕业后我们都成为淮安县的乡村教师。直至77年高考,我们同时参加。由于是教师,当时地方政策规定基本不许高校录取,或只能进师范院校,因此,我是77届进入生物系,胡新和78届进入物理系,都在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就学,又同校数年。我们父亲之间也是世交, 我们关系更为密切, 曾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现在仍记忆犹新。
胡新和文学基础特好,文章秀丽,逻辑明晰。我十分钦佩。后来专攻科学思想史,有所建树。我在耶鲁大学任教时, 他曾来信,希望了解此校的科学史研究的状况。 我在清华兼职时,曾多次和他联系,希望和他见面聊聊科学史。可惜始终未能有机会。
想不到,从南师离开后, 三十年未见, 现在突闻此噩耗,令人不胜唏嘘!
祝新和兄一路走好。
匆匆写于香港机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