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办博苦乐 倾听博友意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学网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

博文

无冕之王的尊严 精选

已有 5440 次阅读 2008-7-23 00:15 |个人分类:通知公告|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科学传播, ESOF, 科学记者

 
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五)
 
无冕之王的尊严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遗憾的是我这两天才开始有了一点“登基”的感觉。先说说我们怎么来到巴塞罗那的。这次中国记者一行8人,全部接受的是德国博世基金会的资助。博世中国网站介绍说:“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成立于1964年,是公司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先生为社会谋福利的博爱精神的当代见证。作为公司的传统,基金会每年将所得到之所有红利全部用于公益事业。作为德国最大的工业基金会之一,2001年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投入各种公益事业的支出达4000万欧元,累计金额逾5.4亿欧元。基金会管理的医疗研究机构,包括罗伯特•博世医院、玛格丽•菲舍尔-博世临床医学研究院和医药史研究院;支持的领域主要有公共医疗、国际交流、社会福利、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以及社会自然科学。”博世中国的官方网站是http://www.bosch.com.cn/new/web/boschinchina/history_commitment_cn.htm。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本身则是在1886年由公司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先生在德国创办的,在当时,它不过是一间简陋的“精密机械和电器工程车间”。100多年后的今天,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年收入总额达400亿欧元,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 24.2余万名员工,2005年位列全球500强企业第83名。博世的产品涉及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技术等领域。
 
博世基金会是ESOF的最主要的赞助方之一,其科学与研究部主任Ingrid Wunning Tschol女士更是亲自担任了本次大会的指导委员会两位主席之一(另一位是 Euroscience 主席 Enric Banda)。
 
早在ESOF诞生前,博世基金会就每年资助一些德国记者参加一年一度的AAAS的年会,效果非常好,很受记者们的欢迎,所以后来才创造了ESOF版本的博士Fellowship。今年是第一年把该项目延伸到亚洲国家。除了中国记者,还有二十名德国记者、十名北美记者、九名印度记者、四名日本记者经过激烈的竞争,争取到了博世基金会的全额资助,这些记者统称为博世Fellows。
 
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博世Fellows利用这次大会的机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博世基金会特别安排了每天早上七点半在会议中心的VIP房间(Yes!!!),请国际科学记者协会主席James Cornell先生给大家介绍当天的重要活动,推荐值得关注的话题和采访机会。
 
 
 宽敞明亮的新闻中心,记者们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
 
至于大会组织方面,更是非常周到。我是第一次出国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国际会议,第一天找到媒体中心的时候不免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媒体中心非常宽敞明亮。一半桌子摆了台式机,另一半空着,记者们可以用自己的笔记本工作。桌子上到处是插座,大会给每位记者免费提供Wi-Fi上网帐号。所有的新闻稿、活动宣传单、背景资料都摆放整齐,随便索取。里面还有一间间半封闭的小会议室可以供临时采访。媒体中心配有免费的饮料和打印设备,为了保证记者们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空间,媒体中心只对记者开放,我曾经亲眼见到门口的保安把非记者代表挡在了门外。每天大会组织者会把第二天重要会议的预告和新闻稿用Email发给所有记者,在新闻中心也可以找到纸本。但是这些“新闻稿”和国内的新闻稿完全不同,是根本不可能简单改一下就发的,记者必须亲自到场听会才可能写出东西来。
 
这些还只是表面功夫。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所有的演讲人的开放态度。每次重要的分会前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单独为记者举行Briefing,会上记者们可以尽情地提问。这里没有国内一些会议的一本正经和客套,会议现场非常活跃,最精彩的部分往往在提问阶段,因为听众常常会提出一些非常尖锐的、有见地的问题和质疑,演讲人有问必答。对记者就更不用说了,我什么时候有问题,抓着人就问,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高级官员也好,大科学家也好,从来没有表现得不耐烦、不乐意或者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的。拒绝采访的事情更是闻所未闻。
 
 
 
每天早上8点钟的Briefing由世界科学记者协会主席James Cornell先生
亲自给博世Fellows推荐当天的重要的和可能有趣的分会。 
 
记得James在博世Fellows第一次碰面会上鼓励我们说,尽管放开了去听去问,你们会发现记者在这里是受到高度尊重的。
 
“开放”是我这几天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尽管按照我们习惯的标准,欧洲已经很开放了,甚至是太开放了。)其中一个分会的主题就是“科学与开放社会”。在这些讨论中你常常可以听到“透明”、“公开”、“信任”、“共同的利益”等等这样的词汇。其实欧洲科学开放论坛的名字本身就表明了这个大会的本质。Tschol 女士在写给全体参会代表的信中说,ESOF2008的宗旨就是要全面展现欧洲的在各个领域的科学成就,并为科学家、决策者、记者和公众搭建一个平台,使得科学能够与社会互动,促进各方共同利益的实现,促进互信和相互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大会不但广开大门热烈欢迎记者前来报道采访,而且专设了一个主题,就叫做“科学与传播”。所以我们在大会上的身份是双重的,即是与会代表也是客观报道者。
 
回想起来我刚入行的时候,一位资深记者曾经意味深长地教育我,在中国当记者不容易——社会上有句俗语,“防火防盗防记者”。一方面这种现象固然与记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关,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跟别的什么有关呢?

  注:科学网助理总编辑何姣和其他几位中国优秀的科学新闻记者,受BOSCH基金会资助,参加7月18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33011.html

上一篇:AAAS招待会与ESOF Party (晒图)
下一篇:教你如何制造“信息病毒”
收藏 IP: .*| 热度|

1 张星元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