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想写《珞珈坠河》的时候,只想写一篇千字小说。给黄曦看时,他建议在番茄小说上发,这样一节一节写下来,已然有了两万多字。
按照番茄小说的规则,提交了签约申请,很快通过了。可这时我却犹豫了:写作原本是一件自由的事,为什么要受名利的羁绊呢?
于是,我写了一篇拒绝签约的短文,没想到在《小红书》里引起了很大争议:不少人认为《番茄小说》门槛低,谁都可以进,没什么可“炫耀”的!
我写小说是为了这个吗?昭示自己的心境是为了“显摆”吗?当然不是。写作只是我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与农民耕田、工人做工没什么区别,因为我不以此为生。
青年时代我就说过:不想当文人。所以,现实中我同他们鲜有来往。我喜欢与普通劳动者多有交集,因为我信奉“卑贱者最聪明”,我也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珞珈坠河》同时在《今日头条》、《百家号》、《新浪微博》、《番茄小说》和《美篇》等平台发,其中《美篇》的编辑最令人感动,节节都圈精,20节有17万多的阅读量,评论亦不少。
发了第二十章后,我一直没更新,原想写成长篇的,可昨天下午才发现:再写下去就累赘了,故事情节必然雷同,而且离我创作的初衷会渐行渐远。
我记得与黄曦讨论时,我说我想有一个开放式结尾,即珞珈坠河没有?没有定论——他的失踪始终是一个“谜”。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珞珈到哪儿去了?我最初想创作时,本来是写《一个公务员之死》,可感觉好像有人写过,而且他为什么要死呢?
关于珞珈,我同江山和王可心他们一样,知之甚少,这与我的创作者身份无关,因为他活在现世中,我左右不了他的命运。
珞珈这个人物同以往的小说不同:他是主人公,却从没正面出现过;他似乎与一条河有关,可除了那个钱包之外,他好像从没在河边出现过。那么,他到底在哪儿呢?还是一个“谜”。
当李强烈告诉江山和王可心,案子还得从伍百顺调查开始时,我知道这是小说情节的“闭环”,该结束了!
我知道有不少的人,在期待小说深入,情节跌宕起伏,甚至超乎想象,可有什么比“此时无声”更好的呢?
按照小说之前的伏笔,如果顺着走下去,不是会落入俗套吗?整个小说还有新意吗?更为重要的是,会影响小说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这不是一部官场小说,没有那些尔虞我诈;也不是一部侦探小说,情节并不曲折离奇。那么,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我能够概括的几个关键词是:实验性,超现实主义,有象征意义——如同“珞珈坠河”一样,神一样的存在。
2024年3月29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1427384.html
上一篇:
人为什么活着?下一篇:
与大江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