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爱情、婚姻和家庭(一)

已有 2116 次阅读 2017-3-18 22:43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去年我到工会后,想举办一个系列讲座,送到企业车间班组去,给职工奉上一份精神大餐。然而,同一些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联系,做出来的课件总感觉风马牛不相及,尽管事先我与之进行了充分沟通。

王菊生同志随我聆听过一次心理讲座后,感言有点像宗教活动,离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

于是,我们同一些高校心理学教师联系,报价太高,感觉亦不能讲出什么实际效果来。通过妇联,同以前讲过座的“专家”联系,其好像太忙了,已然不想讲了。

如此这般,我们都没找到合适的人。直到“相约西塞”相亲会,我请来了婚姻服务中心主任刘小佳,她从事婚姻登记工作12年,有切身工作体会。在我的一再鼓动下,她第一次上台讲了《爱情要感性,婚姻应理性》,我认为讲得很好,达到了我的预想和课题要求。

回过头来一想,忽然发现:爱情、婚姻和家庭,在时下中国还真是一个问题。

这个话题本身并不新鲜,从《非诚勿扰》到《桃花朵朵开》,电视媒体似乎非常关注,而且也成就了某些人。

我给“相约西塞”相亲会定的主题是:点亮心光,与尔相亲。我告诉参与活动的年轻人,要学会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去寻找一份感情,那样才会倾心牵手,才会久远弥香。

同时,我们希望这场相亲会能让年轻人回归本真,在简约而纯净的氛围里感受浪漫。遗憾的是,这需要时间,尽管现场牵手的有七八对,可是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主办方想传递出去的东西。

匆匆而过的90后,仍在坚守的80后,孤军奋战的70后,对于爱情的理解显然各不相同——他们已然不站在一个平面上了。

爱情是有关两性的问题,男女双方的相互吸引,有自然的,更多则是社会的。我们的年轻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彷徨,有迷惑,有挣扎,有痛楚,可谓五味杂陈。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是正常的。

古今中外,有关爱情的话题绵绵不绝,有关爱情的争议无休无止。什么是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锁定,因为爱与不爱,全在自我感受。所以,爱情一定是感性的,你上前握住对方手的那一瞬,一定也是被“冲动着”的。

年轻人最不缺的是激情,在本能的驱使下,能客观地看待两性的差异吗?譬如男女思维的不同:男性满不在乎的,恰恰是女性很在意的;女性永远希望得到男性的呵护,永远期望自己的爱情与众不同;男性想要的是女性的理解与体谅,哪怕点滴的欣赏。

然而,造物弄人,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有的人跑掉了,有的人疲倦了,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在现实的面前,自认缘分不够,算是自我安慰了。

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我给出的答案是:求同存异。

一场真正的爱情,一场有结果的爱情,两人之间肯定有共同的追寻,不去放大彼此的不同,或者说学会欣赏与接纳对方和自己不一样。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肯定是不一样的,不然人类便不会有两性之别。当两性由远而近时,趋同性和排他性并存;只有平衡了,两人才可能共生。

这些需要恋爱中的男女思考,毕竟人不同于一般动物,思想总在指导我们行动。爱需要行动,主动而积极的,消极怠慢最终会将其葬送。

一个女孩子在相亲会上说,参加这次活动终于明白:自己现在还单着,完全是“咎由自取”。

2017318日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1040258.html

上一篇:唉,小米!
下一篇:中国男足的悲哀
收藏 IP: 27.24.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