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的胡思乱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vewit88 对生活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利于立身处世,利于科研,利于朋友

博文

梦想如何不单薄?

已有 3393 次阅读 2010-5-12 11:28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梦想, 疑问, 宫崎骏, Mok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问过自己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所做的果真就是我的梦想吗?果真就是我喜欢做的吗?如果不是,我能够放弃手头的事情、趁年轻追寻自己的梦想吗?这种放弃也许意味着大学投到专业知识上的时间都是白费,也许意味着丢掉安稳的工作,有”钱途“的事业......这样做果真值得吗?
 
然而这些正是前不久日夜困扰我的问题。我在怀疑也许我并不适合整天处理这些繁琐的公式和复杂关系,不然我怎么想起它们就觉得泄气呢?也许我应该去做美工,圆了儿时的梦,每天体味生活百态,描绘种种逸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就这样纠结着,整日惶惶,难以取舍。
 
恰在此时,两位从事艺的名人的经历对我学画的想法起到了助燃作用。一位是Karen Mok,香港知名艺人。实际上她曾经是一名极其优秀的学生,能操流利的国语、英语、法文及意大利文,通晓多种乐器,课内课外活动拿奖无数,中四便当上香港十大杰出学生。原本凭借这样的聪明才智,加上良好的家世,她完全有可能在香港或海外早于别人挖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儿时从艺的梦想使她毅然放弃这些进入了娱乐圈。尽管因为自身条件不太好,她一路不顺,但她从未放弃,直到现在也依然活跃。有的人中途弃业是因为他所从事的事业并不适合自己,而Karen真正选择了喜欢做而不是适合做的事情,这种对梦想挚热地追求很打动我。
 
另一位是我一直推崇的动画导演宫崎骏,他的作品在海内外广为人知,在世界动画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大学时他就读于政治经济系,在现代人看来,这种专业发展前景会很好,但他执着于漫画,当时学校漫画社只有他一个社员,可见其热情。毕业后,他到东映从底层原画做起,一直努力。直到40岁他才逐渐成名,并陆续发表了多部不朽之作,相信几十年后的孩子看到《龙猫》《幽灵公主》《天空之城》.......也会被其中真挚的人文情怀所感动。
 
这些是真正的追梦人,梦想主导着他们的人生路,成功与否取决于人是否坚持,就像某人的获奖感言所述:只要你一直站在这里做下去总会有点收获吧。我敬佩他们的勇气和魄力,但是追梦就一定意味着必须放弃眼前的所有吗?舍还是不舍呢?。。。。。。
 
彷徨之际,手冢治虫的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找到了一个更加宽敞的出口。
 
手冢治虫不仅开创了日本新漫画的先河,而且一生创作漫画400册,达15万页之多,是世界上最丰产的漫画家,因此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父”,而我更想称其为“神”。何以为“神”呢?手冢的惊人创作量是所有漫画家望尘莫及的;为了建立日本卡通工业梦想,他用画漫画赚来的稿费来支撑,在艰苦环境中成长,中途公司因财务危机而破产3亿日圆,他却不退缩并更积极量产更多好的题材漫画,慢慢的,他还清了所有债务。可见他除了旺盛的创作热情之外,还拥有凡人无法比的坚强斗志和毅力,这样的品质非一般人能及。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在画桌上赶稿中逝世,生前最后一句话是“给我一只铅笔”......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疑问:他也是一位追梦人罢了,看起来与前面两位无甚区别啊......莫急,我的重点在下面。
 
不错,他是一位漫画大师,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医学家。漫画创作丝毫不影响他对医学的学习,16岁时他在军部担任劳务员,双手感染细菌差点死掉,后来被神奇治愈。死里逃生之后,他立志不浪费生命,尽情发挥所长以此来贡献给世人。24岁,在发表科幻巨作《原子小金刚》的同时他考取了国家医师资格证;33岁,成立动画制作部的同时,他凭借学位论文--异型精子细胞膜构造的电子显微镜的考察获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可以说手冢是一位没有放弃“正当”职业的艺术家,不单没有放弃而且做得很好。也许有人会觉得他想用行医的收入来支撑艺术,那就错了,他的作品在当时之盛行已无需行医来资助。
 
可以这样推断,他之所以能科学艺术两不误是社会责任感在驱动,这种责任感使他必须从事一份于社会切实有益的职业。而这种责任感从他的作品理念也可以看出,他强调“尊重生命与忽视精神世界的科技发展,一定导致人类和地球的灭亡”,所以重视“生命”和“心灵”是他对后世的启示。所以呈现在我面前的不是只有单一面的人,而是一个多面人,社会责任感使他的形象十分丰满,使他的每一面都闪闪发光,也使他的人生更有价值。
 
我并非在批驳放弃“正当”职业从事艺术就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宫崎骏的作品也因其强烈的人文情怀影响着一代人的世界观,敢于追梦就能造就无憾的人生,这本来就是值得称赞的,毕竟像手冢的功绩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不能强求所有人都能像手冢一样,只不过以服务大众利益为前提的工作比满足自身私欲更显得更值当一些。
 
这提醒我曾经放弃葡萄酒而进入这个行当的初衷,当初不就是因为觉得葡萄酒工程对于社会的受益面小而生物化工更顺应社会大众需要才选的它么?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看着社会各行业都在以自己的成果服务于灾区人民时,我在想我们这些做葡萄酒的能做什么呢?给他们提供葡萄酒吗?葡萄酒不过是社会少数人的生活爱好罢了,无论社会再怎么变迁,它也是服务于一定人群的可有可无的食品罢了。生物化工则是将人民生活必需品以更清洁高效的方式投放社会,社会受益面自然要广些,时至今日我依然这么认为。
 
我想我之所以开始觉得它不适合我是自己太怯懦了,被其中的困难吓倒了。如果能如手冢一样勤奋,一样具有坚定的信念,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手冢就是一个标杆,提醒我这世上的“神”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他们只是更敢于追梦,敢于坚持,敢于作为——并且这些必须有责任感来支撑,以勤奋的劳作来实现!
 
如果有梦就要去追,不让自己遗憾,只不过最好是加点社会责任感梦想会更丰满!“服务他人,快乐自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4656-322994.html

上一篇:当写博成为杀手。。
下一篇:青春保质期之殇
收藏 IP: .*| 热度|

3 侯成亚 黄锦芳 WeiBin628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