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river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ingriver 飞翔的河流

博文

“仙”意缭绕的中国名山——河山览胜之一

已有 3954 次阅读 2013-1-30 17:35 |个人分类:散文——尚不委婉|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 名山

 

中国广阔的国土上有无数山峰,一些山峰因为游人墨客的络绎往访、代代相传而闻名于世,成为传世的胜景,当然,还有许多山峰虽然高奇险峻、风光迤逦,但是因人迹罕至而不露真容。中国名山的最新网络排名,处于前十位的有七个是海拔极高(>6000的雪山,如:南迦巴瓦(云中的天堂)、贡嘎(风停止了脚步)、珠穆郎玛(心灵的守望)、梅里雪山(雪神的仪仗队)等。这些高山,过去,让人望而却步,即使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也只有极少数专业登山者才能够登顶。因此,要登上这样的山峰而一览众山小,常人难以企及。中国最吸引游人的山峰往往不是那些极高的山峰,而往往是海拔在3500米以下的一些山峰,比如,四大佛教名山,其最高海拔也仅略微超过3000米;又比如,著名的五岳,其“个头”都在2100米以内。不过,这些山峰因为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而让世人膜拜,这已被刘禹锡(陋室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所点睛——这句话里的“仙”,既指神话传说、也指文化渊源,是一种区别于自然景观且物化了的意识形态。所以,要对中国的著名山峰进行分类,往往不能缺少“仙”这一指标,据此大致可以将中国的名山分为以下几类:

1佛教名山:以佛教著称的中国名山不甚枚举,但最著名的四大名山却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民间对其依次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这四大名山除了美丽的风景外,以佛教文化著称,是中国佛教圣地,它们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大名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今。佛教文化传承悠久,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五台山的五台中,北台叶斗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峨眉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12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其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九华山主峰十王峰1344.4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同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其佛顶山最高,海拔仅有288.2米,虽然居于大陆之外、蓝海之中,与前述佛教名山类比,却有异曲同工之效。

2道教名山: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与山齐寿,因此,道教与山有不解之缘,中国的一些名山也因为道教的繁荣而驰名。中国最著名的道教名山当属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涧等自然景观以及元、明建筑群等文化胜迹。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端有建于1416年的金殿,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群。北宋书画家米芾曾赞武当为“天下第一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秀美多姿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是龙虎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三大特色。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第一仙山。齐云山(又名白岳、云岳),位于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海拔1000余米,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起已历经二千多年。

3历史文化名山:中国以历史文化驰名的山峰以五岳最为著名。五岳为东岳泰山(1532米),西岳华山(2154.9米),南岳衡山(1512米),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也被视为道教名山。其中泰山和嵩山曾经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相互有别的自然特色可以概括为:“东岳雄,西岳险,中岳峻,北岳幽,南岳秀”,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俗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可见五岳的吸引力无与伦比。

当然,中国一些自然风光秀丽的山峰也很吸引人,但是,真要万古传颂,还得有一些“仙”的味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864-657947.html

上一篇:2013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下一篇:越调越高的中国油价——秘密在于存在“剩余基数”
收藏 IP: 159.226.110.*| 热度|

4 王芳 杨正瓴 付碧宏 陈湘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