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土成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198729 植物入侵生态学博士在读

博文

有关科学网的“问”与“答”

已有 3518 次阅读 2015-4-27 20:57 |个人分类:胡说八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博客

1.使用科学网博客的频率?是什么动机/原因促使这样的频率?

答:每天都看,平均一周写一次博文。

希望将自己的观点呈献给其他老师们评阅,主要记录反馈情况

 

2.科学网博客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编辑文字简单方便,没有硬性格式要求,可以随性而写,有种权威、正式的感觉

缺点:仍然是“小圈子”,活跃的博主总是那么些人,科学的东西太少了,社会观点太多了。

 

博文结构

  1. 在发表博文时,是否有特别注意到保证文章结构的完整?原因何在?

答:特别注意,通常都是议论文,论点论据先整理在编入全文,最后还有论证。

为了让更多人信服,完整性、客观性是必须的。

 

  1. 您认为发表在传统期刊与科学网博客上的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社交媒体的哪些特性促使文章结构的改变?

答:传统学术期刊格式要求太死,而传统其他期刊受众类群有太过于广泛,例如我一般只在科学网上发文,因为有对应的受众。

 

3.您认为主体部分(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在一篇文章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哪些部分是必须同时存在的?有没有哪些部分单独存在也不影响整篇文章的表达?

答: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引言作为开篇的介绍,方法是实验的事实细节,结果是实验的最终的归宿,讨论是对结果的升华。

引言和讨论都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单独存在结果或是方法感觉很别扭。

 

与读者互动

  1. 您如何认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学术交流?有学者曾经指出,通过期刊发表文章属于formal     communication,而其他如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学术交流属于informal     communication,您认为在这个网络时代,后者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答:这一点我专门思考过,有的时候我有许多的新观点(还没有成熟),不太是适合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我就考虑首先在科学网上写出,看看同行的意见再进一步修改,修改完毕我在考虑投稿专业期刊,有的时候非正式的场合也可以讨论正式的内容,只要是正式发表的博文,其观点也是受版权保护的,也不担心被抄袭。

 

2.您是否觉得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不够(主要反映在文章的点击量和评论数之间的不平衡)?如果是,那么原因何在?

 

答:是。名博主像以前的“北大院长”这样的名人,随便写点什么都会引来上万的点击,很多有思想的“青椒”(像我呵呵……)即使写很好的文章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认可,我被加精选的博文其实并不是我写的最好的,最好的博文往往因为专业性太强或是晦涩难懂被拒之门外。反而是那些“跟风的”、社会热点的、“惹眼球的”容易上首页。

科学网卧虎藏龙,有很多高人,有很多牛文,但并不是精选,这一点也没有影响在我们心里的位置。

主要还是科学网编辑的水平有待加强,让博主委员会真正发挥作用,挑选真正的“潜力股”。

 

推荐人制度

  1. 您如何看待科学网博客中“推荐人”这个角色?

答:挺重要的,推荐人一念之间就决定了这篇文章是4位数的浏览量还是无人问津。

最好进行专业分区。

  1. 您认为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得到更多人的推荐?

答:在科学网的一条就是多加好友,多写博文,多赞美少开骂。日久自然成为“脸熟”,如果再有点才华成为“名博”是早晚的事。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718-885661.html

上一篇:方兴未艾的植物化感研究
下一篇:有关无尽之路雕塑美学价值的探讨
收藏 IP: 134.34.124.*| 热度|

1 王华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