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土成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198729 植物入侵生态学博士在读

博文

即将登上中学讲台前的感言 精选

已有 8484 次阅读 2016-9-12 00:34 |个人分类:胡说八道|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海归李博士终于明白了西游取经的成功得益于师徒四人(研究团队)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如来,观音等领导们的关心”(原意引自科学网著名博文《海龟李博士“成才记”》)  


   受母校教师和领导邀请,明天我将登上高中母校青岛实验高中的讲台,人生第一次讲授生物校本课程《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心情格外激动,躺在床上辗转翻侧决定下来写点什么。

   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了,我终于要开始踏踏实实做些服务学生、回报社会的事了。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研究生阶段这么些年读下来,难免希望自身的价值,无论大小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愈发的焦急。

   为何要选择博士毕业去中学工作,我非常感激科学网,科学网上的两篇文章深刻又长远的影响了我的人生,一篇就是有关2013年“正能量之星”张益唐老师的文章《海归李博士的院士成才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711105.html),这篇文章我已经读过n遍,刚才又读了第n+1遍,读完之后内牛满面,怎样搞科学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与价值观绑定的,不可动摇的。

   另一篇就是同样有着巨大轰动力的文章《博士后老张回国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43718-894038.html),这篇文章我每次看必哭,写的真的太好了,写出了像我这种资质平庸、碌碌无为博士的无奈、对现实的妥协,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冥冥中就有预感:老张的结局就是我最好的归宿,因为这真的适合我。

   有朋友问我,为何不选择一个二本院校去当讲师。我觉得真的不适合,可能能入职,然而之后呢?之后就是无尽的烦恼。我承认,受到导师正能量的影响,自己本身也很热爱植物入侵生态学,也有去高校继续研究的想法,但光有创新的想法是不管用的。博士毕业后就不能再依赖老师和原来的研究团队,应该自己独立从头到尾搞科研,如何申请经费就是头号难题,我心里早已默认那是导师的事,我既没有资格也不想,只有导师才能够主持项目。

     有时我常常会想,要是国家能立一个大项目,调动该学科的所有团队,有专人负责经费、管理、报账,我能以工作的形式加入其中,仅仅承担做某个实验环节的角色,只做自己擅长的一段那该有多好,而现在如果去高校工作,就要学会“多面手”的本领,与科研无关的业务和花费的精力占的比例太大,让我深深的担忧自己根本不能胜任高校讲师。

   更何况听说很多学校开始“非升即走”的学院制度,更是如鲠在喉,连我老爸这种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科学研究哪有那么容易,几年就出成果,那全国岂不是遍地都是科学家了?而制度总归是制度,能者上庸者下,论文、项目、经费挂帅就是通行证,我只是单纯想知道哪些实验结果是代表真实的,这个过程我最快乐,而其它的我一点也不想关心,也没有那个精力关心,所以还是算了吧。

   ---------------------------忘记过去的分割线------------------------

   从明天开始,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物老师,将多年所学结合中学教学大纲与自己的独特理解教给学生。这是一种使命,(以下为胡说八道部分,勿信:我之前做过一个梦,梦到观世音跟我说,你的人生使命就是尽可能多的去学习、去经历,然后去做教师,确保正确的事件发生在正确的历史节点上……)我特别害怕没有完成使命就去世,到彼岸没脸见菩萨/真主/上帝。

---------------------------抛弃迷信的分割线-----------------------------

  我是幸运的,不到30岁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使命和今后的道路。这种感觉就像一枚钢珠,总是要滚到最适合自己直径的圆槽里。今天备了半天课,准备明天讲生物入侵的相关内容,既要科学客观、又要通俗易懂,我将研究生期间的生态学课本中的部分内容扫描下来,明天用简洁的话语教给高中生,她/他们是幸运的,这些内容是我按照大学的标准准备的,而我也有信心让他们真正的理解,并且能做对相应的习题,既获得高分又存有兴趣。

  一想到能够上课,能够和青年学生交流就兴奋万分,兴奋难眠,祝明天一切顺利!

 

后记:感谢顶我和给我留言的朋友们,谢谢你们(鞠躬的动作)。

今天讲课回来,照片放上,成就感爆棚+爽歪歪



明亮的教室,年轻的面庞,美好的回忆,价值的回归,此生何求?

分别12年又回家乡,弃科从教,归去来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718-1002385.html

上一篇:我们为何要沉迷魔兽
下一篇:学生的反馈是教师宝贵的财富
收藏 IP: 118.228.183.*| 热度|

22 余国志 蔡小宁 李颖业 鲍海飞 史晓雷 罗春元 刘传武 黄永义 李本先 李泳 徐勇刚 赵保明 韩玉芬 武夷山 程娟 丁凡 胡业生 孟佳 张海权 刘建兴 wwq2012 Grothendieck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9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