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戴锋

博文

『云作战』的军种训练机制建设

已有 1416 次阅读 2023-12-31 09:11 |个人分类:【云作战】论题精选系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 锋启云涌

摘要军种训练机制的建设目标是,全面规范军种训练的运行体系,完善军种实际训练的专业化科目体系,有效提高军种专业化训练质量和过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军种训练机制建设的主要包括,制度机制、设计机制和管理机制三方面建设内容

 

军种训练机制,是指军种训练基础制度、质量标准、规范流程的运用管理与实施操作过程。高效率的军种专业化训练,需要在合理的训练体制框架下,建立军种的专业化训练规章,体系化训练质量标准,以及严谨、可行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方法。因此,军种训练机制的建设目标是,全面规范军种训练的运行体系,完善军种实际训练的专业化科目体系,有效提高军种专业化训练质量和过程管理的整体水平,这也是军种训练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制度机制、设计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设。

一、训练制度机制建设

训练制度,是指军种专业化和基础性训练的法规、标准、内容、条例及相关规程。训练制度机制则是训练制度的运用与实施过程。训练制度机制建设,就是围绕实战要求、力量建设和训练目标,建立完整的军种训练架构体系,包括所有科目的训练标准、训练内容和实施规程。

建立完备的军种训练标准体系

作战训练,要求通过日常过程,主动形成和提高打赢潜在蓝方(通常对应实战中的“敌方”,下同)的能力。未来的蓝方可以有所不同,只有将最为强大的蓝方视为标尺,才能够确保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训练标准体系应该以最先进的作战标准为依据,并在考虑到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基础上,设计动态可调的基础训练总体框架,制定具体训练的基本原则、细分标准和实施纲要,建立严格、规范的训练管理制度,有效落实训练纲要所包含的各项具体条陈。

设计科学的军种训练内容体系

针对实战要求和训练目标,基于高标准的训练强度,设计内容广泛、层次递进的训练科目体系,包括基础科目,应用科目,以及攻击、防御和对抗性训练科目。这里所说的训练强度,包括训练科目所要求的速度、精度和难度。训练速度是指,训练力量的快速部署、训练行动的迅捷展开,训练过程的灵活机变。训练精度是指,训练模式的准确运用,训练内容的精确落实,训练打击的精准实施。难度是指,训练内容的极限难度,训练方式的谋略高度,训练过程的曲折程度。此外,还要考虑与其它军兵种联合作战方面的训练内容设置。

制定严谨的训练实施规程体系

无论是训练标准,还是训练内容,只有与科学、严谨的训练规程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效能。训练实施规程是指,作战训练的基本流程、实施条例和处置规章。这里,基本流程是指各个训练科目中所有训练环节的顺序结构,实施条例是完成所有训练科目应该遵守的专业化规范,处置规章是对训练过程所遇问题处置要求和方式,以及对训练效果的激励与奖惩措施。进一步而言,军种专业化训练实施规程,是指军种日常训练中各种细分科目的实施规程,可用于有效提高军种力量专业化作战能力。

二、训练设计机制建设

现实作战中,敌我双方都希望在充分杀伤蓝方的同时,避免己方的伤亡,但最终能够做到的只是,尽可能减少己方伤亡。要真正做到减少战场伤亡,高质量的日常作战训练必不可少,而训练设计的优质化又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高质量的作战训练,集中体现在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性,要求军种训练计划有明确的目标牵引、训练意图有明确的内容导向,目标可以展示训练的预期结果,内容可以引导训练的基本方式。实效性,要求军种训练标准可以清晰度量、训练效果可以清晰感受,度量有助于参训者判断是否达到专业化训练要求和存在不足,感受有助于参训者通过训练体验,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有效提高训练质量的核心途径在于军种训练科目的优质设计。因此,训练质量机制建设,就是要提高专业化训练科目优质设计的能力,将谋略运用、战术选择、装备使用和能力激发等需求在训练科目中得到全面体现,为提高军种训练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为打赢未来之仗做好充分准备。这里所说的优质设计,不仅要针对实战需求设计训练科目,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科目设计和实施,找到红方(通常对应实战中的“我方”,下同)的软肋和短板,进而弥补这些软肋和短板;同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使其得到充分的放大。事实上,任何作战一方都难以完全准确地判断蓝方的作战意图,更何况蓝方也会因情临时改变作战策略。但是,如果红方通过日常训练,弥补了自身所有缺陷,才可能有效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军种训练的首要目的不是简单地展现优势,而是弥补弱项,针对红方短板进行训练,提高战场应对能力,为优势战力的发挥创造条件。可见,提高训练质量的关键在于,通过对抗,实现“补弱”,继而“固强”。为了提高训练质量,专业化训练科目的设计需要注重“三能”,即智能、技能和体能,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无预设科目设计

无预设规则是指,作战编组在无预先设定的情况下完成训练任务。无预设要求,在对抗性训练科目设计中,只给出训练任务和目标,不告知采用何种作战方案,也不告知蓝方的力量规模和作战策略,完全由红方指挥员主动率领部队,侦察战场信息,熟悉作战环境,分析蓝方的力量部署,判断其主要战策,进而构思己方的力量部署、作战模式和实施方案。必要时,还可不断调整蓝方部署、增强蓝方力量,以考察红方指挥员的机变能力。在训练科目完成后,进行复盘分析和总结评估,发现不足,以利提高。无预设科目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训练科目的智慧化实施高度,考验并提高指挥员的临战指挥和战场驾驭能力,以及谋略创新、应变策略和力量运用水平。

无支援科目设计

无支援规则是指,作战编组在孤立状态下完成训练任务。在无支援训练科目中,指挥员在全面对抗的情况下,不仅要处理敌情侦察、通信联系、作战决策、人员部署、装备配置、力量运用、攻防打击等作战环节;还要面对人员的吃喝住行,装备的维修保养,物资的分配供给,战力的应有保障等独立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挥员需要独立自主地运用谋略和创新战法,有效完成训练任务。此外,在指挥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和数据链路遭受攻击或干扰而失效时,无人化智能武器如何保持其离线状态下的自主决策与察打一体等作战能力,也可以根据实战需求列为训练科目与课目体系的重要内容。无支援科目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训练科目的多样化实施难度,考验和提高指挥员在复杂条件下进行独立作战的指挥能力,力量运用和战斗力保持的野战素质,以及战场谋略设计、作战模式选择和应急机动等方面的综合技能水平。

无限制科目设计

无限制规则是指,依靠作战单兵或编组的基本素质和体能,完成不设上限的高难度训练任务。单兵或编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智能、技能和体能;不设难度上线,是要充分考察单兵或编组的极限作战素质。智能状况,体现着单兵或编组的作战谋略和应变能力,是选拔和培养指挥人才参照的基本依据。技能水平,体现在单兵或编组的操作技术、武器运用和装备维修方面,是挖掘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体能状态,反映着单兵或编组的身体状况、承压能力、心理状态和生存实力,是发现特战人才的基础要求。无限制科目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训练科目的阶梯式实施强度,考验作战单兵或编组临机处置敌情、忍受极端环境、克服战场困难、完成复杂任务的特种能力。

三、训练管理机制建设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管理,专业化训练是军种部队对于真实作战的模仿行动,因而也必然存在大量管理活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过程中关于人员、武器及相关资源的组织、计划、运用和控制活动。训练管理机制,是指训练管理各项制度、各个环节在实际训练活动中的相互衔接和有效运用过程。军种训练管理机制建设就是要,在训练制度机制和设计机制基础上,建立训练管理的相关制度,发掘训练资源的潜在价值,确保训练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军种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的高效率提升。军种训练管理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训练目标管理,训练环境管理和训练质量管理。

训练目标管理机制建设

目标管理,就是借助目标体系的合理设置,引导人员自主行动、资源有效配置、任务最终达成的管理方式。实行目标管理的优越之处在于,使训练决策层、设计层到实施层有关人员,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达成目标的实施效率。军种训练的目标管理机制,就是通过运用目标管理方式,促使包括人员、武器、装备在内的军种训练资源得到高效运用,进而全面完成训练任务的整个过程。训练目标管理机制建设,就是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实施原则和奖惩条例,为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提供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训练环境管理机制建设

训练环境,是指有助于提高基础训练质量的辅助设施和相关资源。训练环境管理机制,是指建设具有实战价值的基础训练环境,建立相关的管理规章,以及训练环境和管理规章的运行过程。训练环境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为新型兵种的诞生与发展提供试验环境。军种训练环境管理机制建设,就是要围绕军种训练目标要求,着力提高军种训练水平,建立完善的训练环境管理机制。训练环境管理机制建设的具体内容是,通过训练环境实战化仿真平台,包括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作战模拟系统,数字化单兵训练与实用系统,兵棋推演与启发式学习系统,各类战法创新实验室系统等训练环境设施,建立配套的运行规章和使用保障制度。同时,确保训练环境设施建设紧贴军事前沿,满足未来作战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提高军种实战能力的作用和价值。

训练质量管理机制建设

训练质量决定着实战能力,高效率的训练管理机制可以促进训练质量稳步提高。军种训练管理机制建设,主要是围绕强化红蓝对抗的攻防要求,通过建立训练细节严格到位、训练设施有效运用、训练过程全面落实等质量保证制度,有效增强训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设计军种训练的质量评估标准与评估方法体系,通过对训练指导、过程监督和训练质量等具体环节进行分项与整体评估,寻找不足,发现优势,补弱固强,不断提高,确保达成预期的军种训练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云作战”理论初探[J]. 中国军事科学, 2013(4): 142-151. (链接)

[2]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再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4(3): 129-138. (链接)

[3]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三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5(1): 135-146. (链接)

友情提示】本文主要内容选自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更加完整、详细的背景资料可参见:

1. 科学网:戴锋的个人博客《云作战导论》节选系列);

2. 微信公众号:云作战『云作战』论点信息系列)。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不涉密;作者对在科学网所发表的“云作战”相关原创文章与博文拥有版权,侵权必究。

联系作者电子信箱:fengdai@126.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95-1416023.html

上一篇:『云作战』的军种训练体制建设
下一篇:『云作战』的军种训练保障建设
收藏 IP: 115.60.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