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ti-soil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zb9233 本人从事土肥领域的研究、服务、推广工作。

博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

已有 2720 次阅读 2022-10-3 21:5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看苏东坡

苏轼晚年曾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确,苏轼一生大起大落,起则入居中枢,为帝王之师,为文坛领袖;落则贬至江湖,为地方官员,孤苦无依。但这恰恰炼就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成为后人倾慕不已的偶像。

我看苏东坡,看他的仗义执言。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造成了变法派和传统派的尖锐对立。苏轼并不反对变革,当他得知变法将以学校代科举,恐变革太快酿成大祸,便写下了《议学校贡科举》,大胆直言上谏,未果。王安石变法重“国富”而轻“民生”,不惜重法压榨人民,人民苦不堪言,过于激进导致结构紊乱。苏轼对人民的同情油然而生,他奋笔疾书,写下洋洋数千言的《上神宗皇帝书》,包含对君主的忠心与对国家和人民的挚爱。但宋神宗变法心切,上书以失败告终。苏轼与变法派的矛盾日益尖锐,只得请求外任杭州。

到杭州,他看到王安石的青苗法有陷阱,便用诗歌表达对其的讽刺与不满,他只是单纯地表达不满,希望皇帝作出改变,还人民安定的生活,但诗歌却被利用曲解成为乌台诗案的“罪证”。有人说苏东坡他太直爽,太性急,明知是死胡同还往里面钻。他如果闭口不言,待时局向好时再“致命一击”,就可能成功,但苏轼等不及。在他骨子里的“民本思想”,怎能让他甘于等待呢?

仗义执言的性格应根据环境条件、人际关系等来评判。苏东坡敢于直谏是为民的“大爱”,但是否意味着仗执言就一定是高尚的品质呢?不然,比如上课时同桌找你说话,你拒绝他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误认为你是“罪魁祸首”,你想为自己辩解,但如果你回怼老师的话,他只能认为你在狡辩,最明智的办法应该是下课后找老师解释,这既给老师一个台阶下,尊重老师,还顺利的解决了问题,苏东坡是别无他法,而我们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等待机会。

苏轼调任湖州后,例行写了《湖州谢上表》,却被小人吹毛求疵,罗织罪状,苏轼被解到汴京,将近两个月的审讯,使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所幸,苏轼在曹后的善举下,从轻发落,贬至黄州。

黄州是一座偏僻的江边小镇,任何人走到这里都不免产生一种被遗忘,被弃置的凄凉感。对于囚禁了一百三十天、备受折磨的苏轼,更使他心境凄凉,甚至是对外界的恐惧。“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但是,他不会让自己无休止地沉浸在郁闷忧思之中,很快便想方设法地自寻其乐。

我看苏东坡,看他的超然旷达。

他求老百姓讲故事,和小孩子们一起打水漂,结识了性情各异的朋友,在积蓄将花光时,好友马正卿千里迢迢地赶到黄州与他同甘共苦,并从有关部门获得许可,批给苏轼城东山坡上的一片废置的营地。苏轼亲自带领全家老少早出晚归,开垦荒地,清明之前播下大麦,最终喜获丰收。他在普通的生活中,渐渐淡然了被贬的伤痛。

他对大雨毫不介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积极,“休将白发唱黄鸡”;他与怀民月下漫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能立足现实,从苦难中寻求快乐,从凡夫俗子的普通生活中发现愉悦自身的美,以此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这也使他卓然独立于世人之上。

苏东坡无力救天下百姓,却救一方庶民;他无法改变被贬的处境,却可以使心境超然物外。在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何不想办法乐观积极呢?越挫越勇,迎接下一次胜利的曙光。

但我们不能漠视磨难,我们要从磨难中审视自己,汲取经验,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看苏东坡,看他的仗义执言,超然旷达,也看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在一蓑烟雨中,我找到了前行的路。

(冯亮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0418-1357889.html

上一篇:包粽子
下一篇:致敬拼搏,青春无悔
收藏 IP: 218.95.4.*| 热度|

11 郑永军 杨正瓴 尤明庆 胡泽春 郭战胜 汪育才 孙颉 宁利中 马鸣 李东风 史永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