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从一个事例谈普通人的科学思维问题

已有 6927 次阅读 2016-3-3 22:54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思维, 识别假信息

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去判断。不敢就“如何具备科学思维”这样严肃的话题发表任何带有说教式的言论。唯一有些说话资本的是生活中都有一些涉及科学思维方式的典型经历,也愿意就这些经历做些思考和分享。

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就最近的一个事例进行一些分享,谈一些想法,但有时说多了确实也是件得罪人的事情,就像我们在进行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受众的心理,总是居高临下,也容易得罪人,适得其反。

其实这世界,总体来说,人的智力水平差别并不是特别的大,绝大多数人构成的人群中,谁也未见得就比谁高明多少,凭什么你就总居高临下,给别人说教?什么人、什么时间容易被忽悠,"上当",这事说起来并不简单。一个聪明人在非正常状况下,往往也会偏离科学思维的理智轨道,做出不那么科学的选择。

想想还是分享一下这两天遇到的一件小事,尽量模糊处理一下,以免不小心伤害别人。

某天,一早醒来,就看见一个以老同志为主的群里一个朋友发出的一条消息:“如果你身边有亲人朋友罹患癌症的,请速与我联系,我这里有很靠谱的消息,振奋人心的消息,很靠谱!”

这条消息发出后,立即有人在群里(估计也有人立即私信或电话联系她)问详情了,毕竟,癌症这坏东西,害人太多,几乎家家有受害者,因此,一听说能有神器对付这家伙,人们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

根据群里断断续续的聊天记录,大致知道大家关注的是一种能“根治肿瘤,特别是能救晚期肿瘤病人生命的神药,经过包括协和医院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长达十年的临川实验,终于被批准上市了。”

抗肿瘤特效药?还声称是对肿瘤彻底治愈,而不是治疗见好,或只是辅助治疗,据说,这种即将当做药大生产的抗癌神器,原来一直是当做保健品卖的,宣传很低调,也不贵,一直没有涨价(后来了解,几百元的售价对于肿瘤病人倒真不算什么,打廉价牌?这东西本来成本就不高)。

医药公司的老板很牛,声称“凡是预计只能活两三个月的癌症晚期病人,吃了它,肯定能救命,它曾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明星胡某某的哥哥就是吃了这个药(保健品)好的”;“这个药相关成果很可能能获诺贝尔奖。”…….(看来急了,沉不住了,连诺奖都抬出来了,呵呵)。

然后,就有朋友开始发一些类似“多好的消息,可惜我的……没有等到今天”或“某某要活到今天就好了”之类的感慨。大家心急啊,这个讨厌的肿瘤何时能有好办法对付啊!(这种想马上逃离癌症魔爪的心理最容易被利用啦)

我一听,这事有点越来越不靠谱了,所以根本就不想问到底是什么神药,就能判断这百分百是虚假宣传。想想攻克癌症是全世界的难题,肿瘤的诱因复杂,种类繁多,个体差异千差万别,治疗方法都不同,要是真有一种神药能横扫一切肿瘤坏分子,挽救濒危的生命,这首先应作为重大科研成果报道了。

再说,从宣传的术语上也太不专业,专业人士都不提癌症治愈,一般都说存活期,比如五年存活期、十年存活期,这个宣传居然敢说能治愈癌症,谁信啊。从宣传口气就能看出不真实。

其实,同志们对这类宣传还是有些警惕性的,但朋友其实一开始是被也那个“特别靠谱”的朋友迷惑了(亲友之间的信任效应),所以才迫不及待宣布这一“特大喜讯“。

稍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要要搞搞清楚,以防上当受骗,使癌症病人“雪上加霜”但“万一是真的,那能救命多好啊”(其实万一也真不了,保健品变身药品,多少医药公司的梦想,可哪那么容易,幸亏现在拿个新药的号特难)。

朋友们首先想到的核实消息办法,是找提到的参与研制单位协和医院核实,这个渠道最有权威性(名院效应)。认识协和医院朋友不少,尽管协和很多,但我们信的就是北京中心的那个正规的协和医院。

马上有人打电话给协和的朋友,遗憾的是,医生正在上班,说有时间一定回复,但直到现在好像问的人也没有得回复。我也认识协和的大夫,但我不太想去问,估计他们对这类问题都不屑于回答,就像我的学西医的亲戚对我提出的一些中医的问题总不太理会一样。

但最终,我还是把有抗癌神药获批即将上市的“消息”发到了我们党的医药科技群,得到的回复当然是否定的。

此外,我朋友也想联系胡某某明星问问他哥哥治疗的详细情况,我说没用,第一,现在的商家总是喜欢打着明星的招牌做虚假广告;第二,有病找医院,各种治疗免不了,他不可能只吃这保健品就治好了,即使找到他,人家跟不跟你说实话还是回事,眼见未必为实,耳听也未必为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的。

后来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原来这癌症治疗神器,就是一种螺旋藻,某规模不小的民营生物科技公司主要就是做这个的。宣传神话的热乎劲似乎早过了。让大家有些纠结的,除了朋友的朋友很“靠谱”,公司很正规、不会弄假(还是天真的人多啊),万一是好东西,哪怕救一个人也是好的(一个人碰巧吃了,好转了,就碰巧是吃了这种东西的功劳,就能确定是他起的作用吗?科学是需要实验数据支持的啊)。

第二天,曾经罹患肿瘤的朋友专门跑到我家,让我听了她靠谱的朋友的微信聊天语音,呀,确实是一万个相信的口气啊,呵呵,我只能说…..再仔细看发来的包含临床实验信息的报告图像,只能说都是她的误读,既没有所谓协和等大医院参与临床试验,也没有被批准作为药品上市。朋友的朋友(非肿瘤患者)竭力劝我朋友也吃,说她吃了八年了,特好,朋友以甲状腺异常为理由、不一定适合食用为由,推了。

我也劝我朋友,对这个靠谱的朋友不要再多说什么了,我们心里有数就行了。要是再较真,朋友做不成也麻烦。对一般人来说,吃些像氨基酸保健品螺旋藻这类的也没什么,还相对安全。迷信保健品的人太多,反正现在的老人经济上富裕的也多,对这类补充氨基酸蛋白质营养的吃些也无害。但真拿它治病就危险了。

不可否认,有些保健品之类,对有些人慢病的辅助治疗有些作用,但另一些人却未必适用,但神话往往是从少数人的“现身说法”产生。

我谈了我的一些识别假消息的想法(诸如凡是用夸张的宣传口气,十有八九有假),圈子里的朋友们很快达成共识:以后不论是何种来源的信息,大家都要经过仔细甄别再传播。尽管看来大家的“证虚”是拐了弯弯,但各有收获,自己通过实践去找寻真相,有什么不好吗?(其中一个朋友还问了美国的亲人、朋友关于螺旋藻抗癌的问题,好认真)

偏听偏信,有多种原因,不能简单用愚昧去评价,如果你身边有需要救命的重病人,也会不自觉的信些什么,有病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有些人(尽管有些学历还不低)确实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受某种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用常规的方法很难说服他们。所以,一般情况人,对于那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人和事,我也只能眼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家里有老人的,特别容易听信那些虚假的广告宣传,被骗的钱多了,但因此倾家荡产的毕竟是少数,有些保健品所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安慰。但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尽量去说出一些道理,影响一些人。

卖保健品的风险还小些,卖害人药的就要小心了,听朋友说,一个制药公司曾经开发一种药,结果因严重的心脏副作用吃死不少人,遭起诉,打官司陪了上千万。人命关天啊。无论是对药,还是保健品,宣传需谨慎,实事求是。(美好的愿望)

原始创新,谈何容易,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的差距还大,忽悠人的信息也相对多些。现在的医药公司、生物公司,卖药卖保健品的,尤其一些民营企业,估计日子都不好过,竞争也很严重,所以会想出各种办法进行宣传。要识别虚假的宣传其实也不难,但的确需要有一点科学知识,更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个,有待于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整个社会的进步,也有濑于科学传播的进步

传播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传播科学知识同样重要,哪个都不可忽视。

我想,如果大家认同,可以分享一些切身的经历,比单纯讲理论可能效果好些。

又写多了,就此打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960282.html

上一篇:借题颐和园冬末美景
下一篇:卧佛寺观蜡梅花,顺便说一下,蜡梅不是梅
收藏 IP: 219.142.112.*| 热度|

21 谢平 史晓雷 武夷山 蔡小宁 陆俊茜 陈南晖 郑小康 文克玲 檀成龙 高峡 吕喆 赵凤光 李毅伟 邵鹏 陆绮 鲍博 毕重增 jifankongmang loyalSciencefan jiareng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