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闲聊中药

已有 3442 次阅读 2015-10-20 00:1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中药

尽管身体不是很好,平时却很少去医院,也不常吃药。

入秋以来,多年的老咳有加重的趋势。自己倒不当一回事儿,反正不碍吃、不碍喝、不碍玩,可别人听了不舒服,都劝我去医院看看。想想也只能去看中医,因为实践证明,西药对俺这慢性病无效,再说还有过抗生素过敏的不快经历。


就近的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名气很大,尽管人很多,但毕竟挂普通号看病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果然,上午不到两个小时解决问题。普通号的大夫相对年轻,看病的速度挺快,象征性地“望闻问切”了一番,在俺的要求下,少少地、便宜地开了四种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香菊胶囊,清热散结片,一共70多元,知道吃了不会那么快见效,除非坚持吃很长时间(那恐怕副作用难免)。想想反正不贵,浪费就浪费了。去医院看病不开药好像不合情理,整点小药安慰一下内心。

中成药的说明书大多十分简单,往往只有薄薄的一小块纸。果然,打开包装,发现四种药中除了苏黄止咳胶囊的说明书相对详细,标明了不良反应,禁忌,甚至还包括了临床试验数据(此药含麻黄,大家懂的),之外,其余三种中成药针对“不良反应、禁忌”都写着尚不明确。吃中成药,倒真省了不少看说明书的时间,尽管俺谨尊药盒子上标的“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提醒,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看来中药太神秘,未知的东西太多了。

不管你信不信中医,一生中很难不与中药打交道。中药比西药相对安全,这是许多人的共识。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中药的原材料是“野生的”,制成各种剂型其所谓有效成分更是不知还能保留多少。所以,即使其中有有毒的成分,估计量也很少,一般不会吃死人。所以,其实,西医大夫也喜欢开中成药的,风险小啊。再说,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大夫一般也不会轻易开。

老辈子人大多信中医的,因为早年西医在中国不发达,中医先入为主,不否认靠中草药医好了不少病人,特别是那些“很厉害”的中草药,能救人命,只不过我们没有遇到过。但中药治死了多少人就不知道了。


尽管咱很早就接触一些中医的书,手中还有1971年版的简明中医学(里面多一半是讲症和药的),但其实对中医的很多东西还是根本弄不清楚,包括阴阳寒热啥的。看来中医理论非凡人能理解,俺也没有资格在这里谈论高深的中医学问。但中药几乎人人都接触过的,我等老百姓多少该有所体会,包括现在百姓中广外流传的各种养生保健食疗配方,也类似于传统中医药,似乎广得人心。电视台也热衷做中医养生的节目。

按说,中药的配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成的,但为什么能治病,有何副作用,好多事情说不清,你要想吃中药吃个明白,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大夫也未必说的明日,这就是为啥说明书都不好整。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吃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吃药不忌嘴,跑断太医腿”,对前半句话记忆尤深。参加工作后,看到同事为治疗妇科病,吃汤药吃得皮肤都变得发黄发黑了,甚是同情。俺却没这个耐心,连续吃汤药没有超过过一个月。俺体会吃中药大多比较盲目,一般人期待的药到病除,确也很难。一般人碰到神医的几率不多,即便碰到了,“神药”也越来越难求了,尽管它们的面纱在逐渐被揭开。

说到中药的有效成分,我原来总想,把它们从中药中找出来就那么难吗?后来明白了,这绝非易事,一种药材的成分多则上千种,谁知道是哪样起了关键作用呢,含量多的不一定是主角,有些成分含量很少,却很关键。传统中医把人看成整体(当然西医也绝非把人割裂开来看,辨证论治不应是中医的专利),把一味味草药也看成一个整体,不容许割裂开来,舍这添那。看来,中药现代化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问题,还有观念的问题。不那么简单。

屠呦呦老师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对这件事情,科学界的人士都很关注,也很激动。有关这其中的种种“事非”想必包括科学网在内的媒体(5日那天正好去台湾玩去了,回来想补补课,一直打不起精神),也讨论的够够的了,其中也包括对中药现代化的憧憬、争论。但寻找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成功分离提取,制成新药,形成产业化,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否则,中国的医药创新空间就太大了。靠中药这个宝库不知还能孕育出多少诺奖得主呢。中药如何实现现代化还不是很明了。

巨大的中药市场,不可能消亡,中药原材料供不应求,中成药的价格还在上涨,这个现实谁也难以改变。早就有人针对中医提出“废医验药”的建议。问题是怎么废?怎么验?验的清楚吗,那得多少年?多大投入?验了又怎么办?说废就废吗,没准老百姓不干呢?至于中药应用带来的其他问题,如无序开发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破坏,相对于市场需求的满足,利益的驱动,更是小巫见大巫了。

对我来说,中成药就是小药,偶尔吃点小药,安慰一下小病,也没啥。老咳总会缓解的,最终你也不知道是它该好了,还是吃药的作用,反正自己跟自己没法做对比试验。但每年都要扔掉许多过期的中成药,倒在确是一种浪费。不过,有一两种不那么纯粹的中成药,对俺还是很起作用,几乎离不开的,比如“鼻炎康片”,打喷嚏一吃就灵,俺知道,这药里含西药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的,而俺就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打喷嚏。像鼻炎康片这样的中西药结合的复合制剂,很多时候起作用的都是西药成分。传统中医会怎么说呢?

半夜来精神,闲聊中药,转移一下注意力,果然很时间没咳嗽了。说点事实,谈不上什么愚见。祝大家晚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929409.html

上一篇:清河拍白鹭有感
下一篇:《呦呦有蒿》在我社神速出版,并在当当网开售
收藏 IP: 219.142.112.*| 热度|

5 戴德昌 陈南晖 赵美娣 chenhuansheng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