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三年过去了,有些问题我是越来越搞不明白

已有 3195 次阅读 2022-12-24 21:3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此时能在这里更新博客,证明我还没有……大家明白的。我yang的亲历暂时无法分享,但愿我永远也没有机会。

恍恍惚惚快三年过去了,这段不寻常的岁月一直延伸到我“60”后的头几年,尽管一万个不想,也不得不见证这段特别是20天前还没有意识到即将来到眼前的不寻常的艰难岁月,重大的改变使这座城市变得“火热”,眼下的情景已经确确实实影响到了我个人的感受,我的情绪,因为COVID-19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离我们如此之近。

三年了,关注着疫情的动态,也在学习和分享相关的知识,回顾一下差不多三年前发出的那些相关的博客,无论是数篇“新冠日记”,还是针对有关病毒,有关免疫系统和病毒对抗的浅显认识,这些都包含着根据已有知识,对疫情发展的一些猜测,对通过实践搞清一些问题的期待。当然,咱纯属外行,但我的文章对很多问题的分析也是有倾向性的。

遗憾的是,新冠病毒在这个星球上肆虐将近三年过去了,看样子有了足够的样本,也有了铺天盖地不断出炉的研究论文,我们仍然有许多问题搞不清楚,“专家们”的一些推断似乎越发变得模棱两可,相互矛盾,为公众费解或者误解。

某种角度讲,承认无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这个追求功利和眼球的时代。

记得在两年前那个春天,我们还在嘲笑欧洲某国在没有成熟疫苗出世的情况下居然想用自然免疫的方式战胜疫情,简直是有点疯狂。然后他们就是一波接一波的感染高峰,死人的事情也是大量发生的,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地球那一头的美丽国。

如今有点令人想不到的是,当初被寄予厚望的林林总总的vaccine有了,人群也大量接种了,我们最终还要靠自然免疫的古老办法对付最新变异出来的奥密克戎,意外吗?

我不知道打了vaccine身体里的抗体情况到底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抵御病毒的进攻;我不知道变了一个遛够的病毒针对原始毒株的vaccine,能在多大程度上逃脱免疫系统的追踪;发生免疫逃逸的病毒进入人体是如何在老vaccine的干预下折腾不出人体的重症的……

我不知道奥密克戎除了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和免疫系统进行一番搏杀,导致被感染人发热、咽、咳嗽、流鼻涕……然后被赶出体外,看起来风平浪静之后会不会再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再次掀起一阵狂潮,会比第一次的战斗更惨烈吗?不同的敌人会轮番进攻这个比较好理解,但为啥有人短时间会遭遇同一拨敌人的所谓“二次进攻”,首次自然感染之后,他(她)的体内是否产生了起码一段时间内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抗体?

最近从网络从朋友圈,甚至从身边接连看到一些生命离去的不幸消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免疫低下,他们中的一些没有躲过冬季的寒冷叠加病毒的攻击,似乎好理解,但为啥有些看似身体不错的人感染后会突然离去,难道真的像有人的猜测,奥密克戎会像艾滋病毒一样攻击人的免疫系统,攻击遍及全身的各个器官?其中的机理又在哪里?

还有,目前缓解症状的那些药物真的就那么安全?有多少不幸生命的离去是由于用药不当,犯了用药的禁忌?

非常时期,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也许没有时间去收集更多的数据,但历史需要留下重大事件的科学纪实。个体的特异表现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样本足够大就可以形成说服人的证据。

还有我上文提到的人群易感性问题,为啥差不多毒性的毒株,针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看起来表现出的症状差别那么明显,不易感的到底都有哪些人群,我属于那个群体吗?想知道的太多…….

关键的问题是,我是否已经成为那个幸运的无症状感染者,最近味觉好像有一点点问题,吃啥又有点苦味,是奥密克戎感染后遗症吗?这个真的有吗?有多少种?会持续多久?无症状感染者同样会产生有效抗体吗?

以上问题专家可以准确的给与解答吗?如果不能,是不是可以实事求是说“不知道”,毕竟科学就是不断在探索不懂的东西,不断修正已有的错误结论中前行。缺乏证据的猜测或者预测算不上科学,关于奥密克戎,也许需要重新好好认识一下。它究竟会如何突变?最终将以何种方式与人类共存,谁说的清楚?

科学不是绝对的真理。科学不是用来迷信的,也不是用来藐视的。涉及生命攸关的大事情需要研究清楚再下结论。要善于质疑科学,但绝不是毫无依据的瞎扯,关键是得拿出能说服人的证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369030.html

上一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十八般武艺应对同一波敌人
下一篇:岁末感言:每一年其实都不平凡
收藏 IP: 123.113.178.*| 热度|

25 尤明庆 郑永军 刘全慧 赵美娣 谢钢 王德华 范振英 李学宽 宁利中 王启云 武夷山 杨正瓴 王林平 朱志敏 郑强 曹俊兴 曾荣昌 彭真明 冯兆东 聂广 王安良 史晓雷 王成玉 齐彦收 李哲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