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一周,过的有点晕晕乎乎,连做梦都在跑医院,最不情愿去的地方。现实也是,七天的时间居然跑了三家五次医院,主要是陪诊,跑得人感觉有些疲惫。
虽然身处北京中心城区,对于大医院就医也会经历各种不便,尤其是疫情期间,但本文不想从医疗资源、医院服务管理、价格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做过多评论,主要想从患者本身对病痛的感受、准确感受和描述、就医方式选择等方面谈一些认识,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越大的医院,科室分的越细,设置越全面,这是肯定的,但你真的知道该如何看病?如何选择就医的科室吗?你对自己的身体又有多少了解呢,对于因某种突发症状去就医的患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科室挂号,是否能遇到与你的疾患相关的专业医生,是否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以及可能相关的疾病史、用药史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些对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你的问题都非常重要,现代西药有太多的种类,同一种药还会有不同的商品名,许多人连正在吃的药长长的药名都不一定能记得住,说明书也不一定会仔细看,更不用说会很专业地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吧。
人体是个及其复杂的生命系统,人类对它的了解可能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我的认识,它与各个层面的很多系统比如天气系统、经济系统,都有混沌的一面,众多因素掺杂,说不清道不明,身体庞大的生理、神经、免疫等网络,有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有类似蝴蝶效应的影响吧。
所以,有些部位的身体反应,很可能并不是这个部位的问题,这也是给患者甚至医生造成困惑,误诊漏诊经常发生的一个原因,大家都有认识。几年前,我一个同事感觉上腹部疼痛不适,一直去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按胃病去治疗,结果证明是心脏的问题,某天突发心梗不幸离去,这样的例子不少,所幸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相关科普的重视,更多多人都了解到,许多部位的疼痛都需要排除心梗等因素,这是最要紧也是要命的。
消化系统有一种常见病叫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与其他许多疾病一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谁会想到这个病的主因会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气管炎或咽炎呢,当然,疾病都有关联性,胃酸反流会刺激气管和咽部引发炎症,但主症在食管炎症,喷门松弛罢工造成胃酸向上反流。
实际上,同样的疾病,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个性化的差异,也是医生面对的难题之一。
简单说说最近的经历,家人肠胃不适已久,先去A医院消化科看了专家,约了一个月后的无痛胃肠镜检查(当然这个比较麻烦,之前要做各种检查还有评估环节),同时要求医生开了两种缓解胃部不适的西药,医生说是很安全的。正巧一天后的夜间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无奈不能耽误,只能深夜去B医院看急诊。自我怀疑药物反应。夜间医疗资源有限,也不能做影像学检查,只查了血(血常规和肝肾七项),结果基本正常,值班小大夫初步判断排除肝胆阑尾胰腺等炎症,以及药物反应,说有可能是肠道痉挛,开了几毛钱的老药颠茄,用后有所缓解。但随后几天间断性反复,尤其夜间加重,又去B医院看普外,想做进一步检查。
大医院门诊看病效率还是比较低的,做CT等要预约,一般当天不可能给做,医生不错,建议去急诊,结果比较顺利,很快做了腹部CT,结果出来了,并无大碍,初步排除结石、炎症、梗阻等,然而,间断性右腹疼痛还在继续,这事儿暂时成了一个谜,只好等下月的胃肠镜检查结果了,再去看门诊或者急诊也没啥意义了。医生的认识也有限,一般也只是根据生化和机器的检查结果做判断,这是现实。原因不明的急症首选急诊,拿不准的看门诊可以多挂几个科,也许比较明智,经验之谈。
所以,要说看病难,主要是你跑前跑后,克服就医难的问题,期待医生能很快解决你的问题,或者消除你的疑虑,但往往并不能达到你的期望,你不了解你那台机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医生同样不了解的东西太多,医学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经验科学,人体复杂异常,个体千差万别,所以不能抱太大的期望,不要随意吐槽医生,他们都很努力,然而医学发展到今天,在解决身体疾患方面仍然显得有些无力。
我们除了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平时有时间多了解些医学常识,留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各种反应,注意周围人的各种经历,记录积累一下,我觉得到时还是能用的上的,起码对已知的东西,我们了解的都只是冰山一角。遗憾的是,医生往往不喜欢貌似“懂的太多”的患者,但我觉得他们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些时间和耐心听听患者的自述。医生和患者融为一体,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高效率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