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旅行中遇到的人(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旅行见闻之一)

已有 4642 次阅读 2019-12-6 23:19 |个人分类:走遍天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出去看世界,也是看人,遇到不同的人,往往对世界就又升起了新的感受。

世界很大,也很小,特别相信人与人之间相遇的缘分。当你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街头闲逛,无意中发现一个推着自行车正在过马路的中年人,居然是几次在饭桌上相遇的老乡,不免惊讶这异国的相遇未免太巧了。

其实,这种巧遇不只头一次经历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言归正传。从西班牙回到北京已经整整一周,甚至就未曾打开手机相册才回顾一下行程,该记录的都迅速记录了,这是我的习惯。

不会写流水账式的游记,但按照惯例,总要在博客上留下一点文字,无规律地扯一下旅行见闻。

从何写起呢,从人写起?旅行中遇到的人。

16天走过3个,不,算上安道尔那个袖珍国家是4个国家,从北非到南欧。也是退休后经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旅行,2019年唯一的一次出国旅行。属于懒人,按惯例,还是选择报团,一般选择品质稍微高一些、行程不那么紧张的团。不算导游,24人的团不大不小,大巴2人一座有富余,比较合适。

超过半个月的时间,天天相伴,不熟悉的人也熟悉了。其实在出发前两周陪家人去采西班牙签的指纹时,就巧遇了住家马路对面的邻居大姐,互加了微信,交流相关的信息。这个也算又一个巧遇吧。

无疑,这个团又是一个“老年团”,本来嘛,退休老人就是中国出国旅游的主力军,年龄以60-70岁为主,我们在团里不算年纪大的。团里年纪最大的76岁,是个旅游达人,和老伴去过近40个国家,在新浪上开有博客,点击量过百万,老先生谈起这个还挺自豪。

有时也稍有点想不通,表面看似差距很大的(包括文化层次、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爱好)一群人,都可以在旅行路上相聚在一起。一个20几人的旅行团,职业涉及十几个领域,有机关干部,有法官、警察、律师,有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编辑、学生,还有铁路工人、石油技术人员,够杂的吧。有拿着专业相机,熟练使用手机各种APP的拍照达人,也有没有微信,不会上网,拒绝免费WiFi设备的老人……

大家相识就是缘分,只是苦了领队,要不停和各类人进行沟通,也非常考验其随机应变的应急能力。一个旅游团队就是一个小社会,到了关键时刻,就能显示各自的价值观并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难免有些矛盾。这非常正常。其实用不了两天,大家就基本能看清各自的“人性”,知道哪些可以接近,哪些需要远离。人以群分。

这个社会一定是好人多,讲道理的多。临时组的队伍,接受统一的安排,走同样的路线,十几天的时间,即便有个别人不那么友好,大家还是能相安无事。这也是跟团旅游这么多次的亲身体验。

很高兴,每次旅游都能结交几个新朋友,说不定以后可以成为新的驴友。

旅行路上,除了看风景,也看人,看各种各样的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风景中的人。无论是什么信仰的
国家,相信普通百姓都有一棵平和的心,善良的心,渴望平静的生活。极端总是占少数,尽管会掀起些许风浪。但,对于我们这些旅行者,遭遇的几率很小,可以放心前行,相信你遇到的大多数人,没有伤害,只有互助。


一路上遇到的事情不少,不想说那些不愉快,必须选择性报道。在摩洛哥的高速路上,我们乘坐的大巴意外爆胎,司机冷静处理,无奈工具不给力,折腾一个多小时备胎更换失败,情急中预备司机只好招手求援,很快,一辆载货大卡车停在路边,下来司机不但提供工具,还义务帮忙换车胎,很快搞定,帮忙的人一分报酬不收。这类事情也许在这里很普遍。与信仰有关吗?我想,人心多数还是向善,愿意互相帮助的,这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

当然,人性的制约需要法律法规,严格的执法促成习惯的养成,形成了素质的提高。在西班牙这样的发达国家,文明程度也高些,只要遵守规矩,不用担心过马路不安全,没有司机会不按规矩避让行人(指斑马线上),让人很放心。

摩洛哥的情况稍差,但那里曾是法国殖民地,处处有法国的影子,所以,并不像去其他非洲国际那样强的“非洲地域感”。感觉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人都很友好。到了西班牙、葡萄牙,路上遇到成对的学生或者其他游客,很多会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让人感觉很友善。

旅行,美好的事情,总是遇到一些美好的人。我想,我应该记住他们。

(照片还没有好好整理,先随便发几张有人的。涉及团友的不发,晓得尊重别人的肖像权)。




在西班牙小镇莱里达,感谢团里的警花晚间孤身深度游,拍到了图书馆里认真读书的老人。



图书馆里的家长和儿童



巴塞罗那米拉之家前合影的孩子们,手里都拿着建筑的介绍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鸽子广场,也是当地人休闲广场



摩洛哥菲斯古城里的阿拉伯儿童



西班牙托莱多古城下的新郎新娘和伴娘



摩洛哥菲斯老城内的手工艺人



卡萨布兰卡哈布斯老城街头悠闲和咖啡的人



摩洛哥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的游人



西班牙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



雨中的摩洛哥蓝色小镇舍夫沙万街头阿拉伯人



同上

主动用中文向我们打招呼的小学生(拍于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景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09068.html

上一篇:鸳鸯,忠贞不渝的爱情,没有的事儿
下一篇:北非老城小镇风情(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旅行见闻之二)
收藏 IP: 123.122.60.*| 热度|

14 刁承泰 武夷山 郑永军 许培扬 杨正瓴 蒋敏强 刘钢 郑强 李学宽 王华民 冯大诚 徐长庆 李俊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