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备课,备到《生药学》发展历史章节,提及我国《生药学》的奠基人赵橘黄先生。查阅赵橘黄先生的简历资料,发现赵先生的经历,竟然与鲁迅先生还有一些交集。俩人相同的留学经历,不同的人生之路。比较俩人的人生历程,发现挺有意思的。从网上搜集一下资料,准备作为该章节的补充材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讲。
赵橘黄(1883一1960),字午乔,号药农,江苏武进人。1905年留学日本,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药学科,在日本生药学教授山下顺一郎门下攻读博士(1880年大井玄洞将德文“Pharmakognosie”翻译“生药学”。1890年山下顺一郎编著第一部《生药学》)。赵先生在日留学期间参与创建了中国药学会,是中国药学会创始人之一。赵先生于1911年毕业学成归国,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南京临时政府工作。1913年他到北京政府内务部任职,当时内务部兼管卫生业务。当时鲁迅先生亦在北京政府教育部工作,赵橘黄先生与鲁迅先生时相过从。之后,赵先生即专门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15-1929年在杭州医药专门学校药科任生药学教授。“生药”这一名称在宋代即已习用,但内容上加以中西贯通则系由赵先生开始。1930-1934年他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生药学研究。1935-1937年任北平研究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直至抗日战争爆发。1940-1946年,任上海新亚药厂华北分厂厂长、总技师,从事麻黄素等的研究,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46-1948年在北平兼任陆军总医院特约研究员。1949-1960年先后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授、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赵橘黄先生于1960年7月8日因病逝世。
鲁迅先生(后排右1)与仙台医专同学合影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1902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鲁迅先生在国内学的是采矿冶金专业,按规定本该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学习。1904年进入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习西医,后兴趣发生变化,于1906年从仙台医专退学肄业。1909年,弃医从文,回国谋职。鲁迅回国后,先在绍兴老家教书,1912北上任教育部职员。后居住上海,从事文学创作。终其一生,未从事于医疗相关职业。
赵橘黄先生留学期间,选择药学专业方向,持之以恒地读下去,如期毕业,学成归国。回国后五十年如一日,献身药学,积极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是我国现代生药学和本草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先生留学期间调换专业,没有拿到毕业证,无法从事医学工作。好在鲁迅先生是个聪明人,医学读不下去了,及时调整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即使拿不到毕业证,弃医从文,照样成为文学家。虽然鲁迅先生反对中医,但他对药用植物学研究还是有贡献的。
鲁迅(笔名乐文)翻译的《药用植物学及其他》
百度百科:赵橘黄
百度百科:鲁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