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zuoxiu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博文

电动自行车是中国马路杀手,还是马路“被”杀手?——美国《华尔街日报》意欲何为?

已有 6565 次阅读 2010-3-29 15:4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电动自行车, 中国马路杀手, 中国马路杀手, 被杀手, 被杀手,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

2010年1月20日,《环球时报》的第6版,刊登了一篇在1月19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出的一篇措词尖锐的文章,《电动自行车何以成为中国马路杀手》。原因是:“它们速度太快,没法像普通自行车那样说停就停”。
《华尔街日报》还批评中国官方,说中国“政府显然没想到这种环保车最终成了马路杀手,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电动自行车事故造成2469人死亡,在当前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中约占3%!”又说,“2003年有87人死亡于电动自行车事故,第二年猛增到589人!”
好家伙!原来中国人竟发明了如此“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新型交通工具!所以《华尔街日报》也就“关心”起中国居民的出行“安全”!中国政府竟然“纵容”出,一个在数量上已猛升到1.2亿辆的,新型“马路杀手”!
1月19日《华尔街日报》刊登的死亡数字有没有根据?确有根据,而且确实是来自官方统计和发表的数字。我手上有一份由“绿源集团”,——一个以推动电动车产业在中国发展为目标的企业集团,——所撰写的中国“交通安全数据分析”的科学报告,就大量引用了由中国官方所统计和发布的,乘坐各类车辆导致死亡和受伤的全部数字,其中也包括《华尔街日报》所给出的有关电动自行车死亡的数字。
为了全面展示作为“马路杀手”的电动自行车,“杀人”至死的全部“证据”,下面是提供一份由绿源集团所收集、整理来自官方数据,其中也包括《华尔街日报》所收集数据在内的一个简表:
 
2001年到2007年,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行人、城市公交车死亡人数简表:
年份
驾驶电动车
死亡人数
驾驭自行车
死亡人数
电、自合计
死亡人数
驾驭摩托车
死亡人数
公交车肇事
死亡人数
行人
死亡人数
2001
34
16190
16224
20224
2428
28274
2003
87
14664
14751
21156
1910
25673
2004
589
13655
14244
22835
1342
26741
2007
2469
7553
10022
18158
1202
21106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上述表格,同时又严格遵照《华尔街日报》的逻辑和思维模式,不难立刻做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原来在官方公布的死人数字中,其最大的“杀手”,竟然是路上“行人”,尤以2001年路上的“行人”的“杀人”最多,竟高达28274人;而2001年乘坐电动自行车的“杀人”人数,仅为34人。当然,“马路杀手”的数量,也会“与时俱进”。2007年,号称“马路杀手”的电动自行车,年“杀人”猛升到2469人;而“行人”致死的人数,却下降到21106人。
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由于电动自行车“它们速度太快”,所以成为“马路杀手”;那么“行人”的行走速度,显然要比电动自行车慢出很多,但是,在2007年,“行人”致死人数仍比电动自行车“杀人”致死人数,高达倍!
细思之下,其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不论是“行人”,或是“电动自行车”,都不是真正的“马路杀手”,而是“马路‘被’杀手”。在英语语法里,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界限极其分明。至于真正的马路杀手是“谁”,是哪一个国家发明的,《华尔街日报》当然“心知肚明”。
需要高度赞扬中国的交通管理部门。自2001到2007年,中国机动车的数量,呈“指数”式增加,但交通事故致死人数,却显著下降,约下降了25%。其唯一的例外,是电动自行车“被”杀致死人数,由2001年的34人,猛升到2469人,上升了72.6倍!但如果查一下电动自行车的累计行驶量,2001年全国约共有10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在路上行驶;到了2007年就猛升为8000万辆,亦即上升了80倍。所以,电动自行车这一马路“被”杀手,也就呈几十倍的增加。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的死亡人数。2001年,“电+自”死亡人数是16224人,到2007年就下降到10022人,亦即死亡人数减少了6202人。中国人(包括我)骑车的习惯是:多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就少了一辆自行车。自2001年到2007年,中国大力推广电动自行车的后果是,年减少死亡人数高达6202人。这是一项惊人的成就!也是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对中国人出行交通安全的巨大贡献!对比之下,中国大力整治煤矿事故的后果是,年减少死亡人数约2200人。
原因是:行驶速度较快的电动自行车,却比自行车更安全。一个重要理由是,电动自行车的座位往往设计的较矮,骑行者两只脚的后跟可以直接踩到地面;而自行车甚而连脚尖也难以踩地,因为自行车的设计要优化骑行的动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021-307161.html

上一篇:读“科技强国呼唤科技大刊”
下一篇: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称电动车新国标应重制
收藏 IP: .*| 热度|

19 王水 房松 李传亮 何士刚 杨秀海 杨洪强 刘立 唐小卿 李世晋 胡健波 吕喆 张旭 尤明庆 唐常杰 李海峰 侯振宇 yuanbin2000 xyx1965 waumo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