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entblog

博文

浙江理工大学流体工程团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已有 610 次阅读 2024-5-21 10:5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团队介绍 

浙江理工大学流体工程团队围绕航空航天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流程工业过程装备及系统技术、涉海多相流动与传输、流体节能与能量回收技术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以流程泵阀为主要研究特色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先后获批成立全省复杂流动与流体工程装备重点实验室、流体传输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和流体工程装备智造技术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团队带头人朱祖超教授是国家级领军人才,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团队目前有全职教师42人,自2015年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项(优青1项、重点7项),获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研究成果为浙江省流体工程装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现因研究发展需要,面向全球招聘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团队,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二、合作导师 

1. 朱祖超,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流体输送与装备(离心泵、风机、压缩机和液力透平、流量计、阀门)、流动腐蚀、流体机械优化设计、多相流动和传热。 

联系邮箱:zhuzuchao@zstu.edu.cn 

2.林哲,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 

研究方向:泵阀含固流动及磨损、泵阀空化流动及空蚀、离散相动力学(颗粒、液滴、气泡)。 

联系邮箱:linzhe0122@zstu.edu.cn 

3.李晓俊,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 

研究方向:空化多相流动、低温高速离心泵、航空/航天低温流程装备、中/低品位余能/余压回收装备及输送系统。 

联系邮箱:lixj@zstu.edu.cn 

三、招聘岗位 

1.师资博士后 

2.普通博士后 

四、岗位要求 

1.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能够在我校流动站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两年; 

2.国内外知名院校或QS排名前500高校毕业生,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 

3.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工作态度积极,对创新研究有强烈的兴趣和追求,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福利待遇 

1.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科研启动经费;

2.在站期间根据上级或学校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租房补贴、子女入学等福利待遇; 

3.出站考核满足优秀条件或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另有激励津贴;合作导师可根据博士后在站工作情况给予额外津贴支持; 

4.支持申报国家资助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支持申报职称、优先推荐申报省部级人才等; 

5.畅通师资博士后留校通道,打造全周期职业发展平台,如期出站可直接留校任教,并给予不低于50万的引进人才安家费。 

博士后待遇标准 

单位:元人民币(税前) 

人才类别

薪酬

出站考核

科研启动经费

师资博士后

出站后转专任教师

年薪30万

如期出站奖励10万,师资博士后期间业绩可计入专任教师的首聘期考核和职称评聘

人文:2万

理工:5万

普通博士后A

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聘任留校工作

年薪30万

考核优秀奖励10万

普通博士后B

/

年薪25万

/

六、简历投递  

请有意向者将应聘材料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jko@zstu.edu.cn,并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博士毕业院校”(附件请提供博士学位证书、表明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和奖励清单及相关佐证材料)。 

七、联系方式 

团队联系人: 林老师,联系电话:15693188319 

流动站联系人:沈老师,联系电话:0571-86843354 

人事处联系人:安老师,联系电话:0571-86843043 

更多招聘岗位及福利待遇请关注浙江理工大学网站:(www.zstu.edu.cn,“人才招聘-招聘信息-博士后招聘”栏目)或浙理人事人才微信公众号

 

浙江理工大学2024年人才招聘公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155-1434971.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招聘启事
下一篇: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2024年派遣人员招聘启事
收藏 IP: 113.120.1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