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钱金凤 热爱磁学的女孩 qjf1984@hotmail.com

博文

锤炼思想(2)——认识自己 精选

已有 4815 次阅读 2008-8-4 15:50 |个人分类:锤炼思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更好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同样,我们认识自己也是为了完善和提高自己,让自己在不断的更新与改变中更加接近完美。

 

虽然“完美”是个美丽的谎言,是永远也追不到的梦。但是在不断追逐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到脱胎换骨、羽化成蝶的喜悦。更让人兴奋的是,这期间我们每天都在迎接一个崭新的自我。不断的提醒自己,下一秒的我将完全不同。因为将完美视为目标的人,永远不会停歇,不会满足于眼下的我。这是我们追求的动力。也许,真正的“完美”并不一定美,但追求完美的过程却一定是美的,而且美不胜收。

 

 

亮得出你的看家本领

 

你起码该知道你哪方面有过人之处,包括工作和性格。这在很大方面会增强自信心,并且有利于发挥潜能。若遭遇大虫拦道,更能毫不犹豫的使出看家本领。倘若情急之下,反不知道是该用斧还是该用锤,是用枪好还是棍好。估计不等你想清楚,就成了人家腹中之物。将看家本领精益求精,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叫扬己之长。而对于社会和他人,这也正是你价值体所在。

 

知道自己性格上的长处,比如耐心,坚强,仁慈,乐观。知道这些能让你在面对一项任务时,能清楚自己的多大程度上能圆满完成,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大的负荷。其实说白了就是了解自己的实力。如果你的实力要让别人去告诉你,要别人肯定才敢相信,那你的信心还没能和你的实力成正比。

 

对自己的强项,看家本事确信无疑,勇敢地肯定自己的实力,这是自信的表现,而与狂妄无关。

 

 

阿喀琉斯的脚踵1

 

世界上不存在无懈可击的人,即使是神与人的后裔。每个人都有他最薄弱的地方,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阿喀琉斯的脚踵”在哪。那如何发现呢?我想这要在各样的经历中了解吧。

 

比如,没当过兵的人可能不曾知道自己耐不了孤寂,没练过武术的人可能不会发现自己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没带过小孩的人可能从来不知道自己缺少耐心和爱,没经历过失败的人大概不知道自己也很脆弱……

 

在各样的经历中不断发现自己的薄弱,发现自己的局限,然后试着突破他。当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得到较强和巩固时,我们个人整体能力和素质就上了一个台阶。

 

 

知道“我”是谁

 

生活在群体中,我们决不仅仅是自己而已。我们是儿女,是兄长,是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是民族的未来……

 

在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是有边界限制的。如果不小心出了边界,还没来得及转换,那肯定会出问题。

 

比如,我们在家为人儿女,倍受父母长辈宠爱包容。而出了家门融入社会,却忘记转变角色,依然如在家中一样任性,这时肯定会碰得一头包,然后才乖乖的换一副面具。

 

懂得在不同的境况中,把握不同的自己。知道此时“我”是谁。

 

 

知道我要什么?

 

回到心灵深处,问问自己什么才能让我感到最终的满足。那就是我们最想要。可惜有时我们真不清楚自己想的是什么。有时,以为财富是自己想要的,但后来腰缠万贯的你发现它并不能让你空虚的心感到满足。有时,以为有娇妻美妾相伴,生活就会美好,你就不再孤单,可到头来你依然感到孤独。

 

在启程前,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否则当你得到的时候,那种心都空了的感觉,那种被欺骗的感觉,是可怕的。就好像,有一个少年从小立志要报杀父之仇,十几年如一日的刻骨练功。终有一天大功练成,却得知当年父亲并非他人所杀,而是酒后坠崖身亡。支撑他十几年的梦一下子破了,于是他崩溃了……

 

大多心灵想要的,决不是一般物质能满足的。所以不要把目标轻易放在物质上。因为大凡有形体的,都不是永恒的。而永恒又是人类一个缥缈美奂的梦!

 

 

对于个人而言,认识自己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更快的进步。对公司,企业,社会,国家,认识自己则是立锥不败的先决条件。认识自己远比了解敌人要重要的多,起码这样不会在人家袭击你的“脚踵”时,猝不及防。

 

如若你已经知道了这些,那么你起码是个踏实而又目标明确的人。要是再得高人点拨,将来必可成大器。如果你还不太清楚,那希望我的这点感悟可以对你有些许帮助。

1.百度知道“阿喀琉斯之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294-34173.html

上一篇:直木成才or鸣鹅不杀
下一篇:锤炼思想(3)——灵魂、理想和思想
收藏 IP: .*| 热度|

5 李飞 杨玲 徐磊 刘恩克 王安邦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