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与实证分析
1 问题引入
1.1 调查背景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已被中国政府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内容之一。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战略。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和产业化将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出路。2009年8月农业部正式批准首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证书有效期为2009年8月17日到2014年8月17日,种植地被限定在湖北省[2],湖北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个进行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省份。
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涉及众多利益主体,而农户是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重要参与主体。他们对于转基因水稻的认知与接受状况直接决定其产业化能否顺利展开。目前,鲜有学者对农户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意愿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了解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和种植意愿,课题组对湖北农户进行了种植转基因水稻意愿的调查。通过全面考察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情况与种植意愿,以掌握湖北进行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客观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思路和实践论证,进而为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提供建议。
1.2 调查及问卷的基本信息
依据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和生长环境可将湖北省水稻种植区分为如下部分:(1)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2)江汉平原双季稻区;(3)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4)鄂中丘陵岗地单季稻区[1]。为使课题调查的覆盖面足够广,能够反映不同地区、不同贫富条件下稻农的认知状况,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主产区域作为调查地点。调查组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每一个水稻主产区选取两到三个城市作为调查对象:对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选取鄂州、武穴两市,江汉平原双季稻区选取洪湖、仙桃、应城三市,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选取咸宁、黄石、阳新三市,鄂中丘陵岗地单季稻区选取随州、枣阳、大悟三市。被调查地区基本覆盖了湖北省水稻种植主要种植区域。调查组在每一个区县抽取1到2个乡镇,再随机在每个乡镇抽取1个行政村,最后着重调查样本村农村户口在本地、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户。调查方式采用调查员与水稻种植农户面对面问卷访谈式。调查问卷发放500份,有效回收463份。调查时间为2009年、2010年的6月至8月。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从性别构成上看,69.1%的受访者是男性。这是因为男性相对于女性更愿意配合、接受调查。男性一般为户主,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权。在年龄构成上,中老年人居多,其中50岁以上的受访农户占到了41.7%。这是因为目前农村青壮年人进城打工较为普遍。在受教育水平上,受访湖北农户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就占到了71.3%。进一步调查发现男性相对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男性中有25.6%具有中专(高中)学历,而女性中仅有3.8%具有中专(高中)学历。
2. 调查统计结果的整体分析
2.1 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程度
2.1.1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
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棉花都是转基因技术运用的具体载体。虽然湖北在15年前已经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棉花,但农户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只有142名受访者听说过转基因技术,占总受访人数的30.7%,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转基因技术。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第一,从调查时农村人口结构和村民受教育程度上讲,以中老年居多,新事物的接受力较弱;第二,从转基因技术获取渠道上讲,村民获得渠道偏少,而且宣传力度不够。湖北农户获得转基因技术信息的渠道有:电视(广播)、农技人员、报刊(书籍)、网络,这些分别占到听说过转基因技术人数的17.9%、11.0%、9.7%、1.3%。电视在湖北农村已经普及,农技人员作为公共科技服务的供给者也得到湖北农户的信赖,但网络对湖北农户而言还很少见。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户反映,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站既负责技术推广,又参与农资(如农药、化肥等)的销售业务,使得推广人员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时也会考虑到农药、化肥的销量,一些少用化肥、农药的品种可能反而得不到推广。
2.1.2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
农户听说过转基因技术并不代表也听说过转基因水稻。由于转基因水稻的知识普及工作还未全面展开,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程度相对匮乏。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水稻的占被访农户的61.7%。这表明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比较陌生。
虽然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普遍认知度不高,但并没有妨碍他们对于转基因水稻做进一步了解与学习的意愿。有高达73.2%的被访农户想了解更多关于转基因水稻方面的科技知识。相当多的农户反复强调应该采取容易理解,容易获取,贴近生活的传播方式。这表明了农户对于学习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意愿。
2.1.3湖北农户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信任情况
如前所述,多数受访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水稻并不了解,但是他们普遍表示要相信科学技术。60.9%的被访农户认为认为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当前的水稻生产现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3.5%的被访农户认为转基因水稻尚存在安全问题,而且高产、节约农药等特性未亲身体验无法相信。35.6%的被访农户表示说不清楚。多数被调查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的总体判断持积极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在湖北农村具有潜在市场基础。
此外,我们对前述听说过转基因技术的农户做了进一步的调查:有38.7%的受访农户认为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是有益和安全。只有11.9%的农户认为转基因技术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还有49.4%的农户认为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有益,但对人类也存在潜在威胁。调查发现,农户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态度主要受宣传内容的影响。因此,媒体对转基因技术的宣传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决定了农户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和选择。
如表1显示,有65.0%的农户虽然未听说转基因技术但仍然相信转基因水稻的特性,人数为190名。听说过转基因技术的农户中有80.8%相信该技术可以给水稻带来优良的特性,仅有3人不相信转基因技术的优越性。由此可见,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情况影响着他们对转基因水稻的相信程度,而农户对转基因知识获取渠道的畅通又决定了他们的认知程度。
表1 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与信任度的相关性
2.1.4湖北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潜在风险的认识
表2显示了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与风险认识的相关性,有61.6%的农户表示,虽然他们并不了解转基因技术,但是如果经过政府推广,他们就不会担心该水稻对人体有害。有60.1%的农户在对转基因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不担心它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农户自身的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在对新技术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依赖政府、相信政府,也是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最佳选择。调查显示有89.4%的受访农户不担心经过政府审批的转基因水稻会对人体有害。此外被访农户中认为种植转基因水稻会对危害生态环境的只占11.2%,认为不会危害生态环境的占60.9%,而对此问题“说不清楚”的人数有27.9%。上述数据显示,农户并不十分清楚转基因水稻是否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表2 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与风险认识的相关性
2.2 湖北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的接受程度
2.2.1湖北不同地区水稻种植所面临的不同问题
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湖北农户的水稻种植。经过调查整个湖北水稻产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是虫害。通过表3可以看出,江汉平原双季稻区虫害最为严重,有95.5%的受访农户认为当地虫害已经相当严重。除了虫害之外,四个水稻主产区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病害,可以看出,在四个地区分别有49.1%、33.9%、37.0 %、59.6%的受访农户反映水稻病害严重。对于干旱情况,不同主产区的农户反映也是不一致的。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因受降水和地形的限制,农户反映干旱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对于倒伏性问题,不同区域仅有较小差异,如表3显示,所占比例分别为27.6%、22.3%、28.4%、22.1%。水稻的产量直接决定了农户的收入,所以大部分农户都比较重视水稻产量。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农户对水稻产量的现状都还是比较满意,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一些单季稻区的农户还是对产量提高有所期望,分别22.4%、6.3%、30.9%、和23.8%的农户表示他们目前的水稻产量还比较低。
表3 不同水稻产区所面临的问题比较
水稻产区出现的问题 | 鄂东丘陵岗地 双季稻区 | 江汉平原 双季稻区 | 鄂东南低山丘陵 双季稻区 | 鄂中丘陵岗地 单季稻区 |
虫害严重 | 72.4% | 95.5% | 84.0% | 75.7% |
病害严重 | 49.1% | 33.9% | 37.0% | 59.6% |
抗旱性差 | 7.8% | 17.0% | 29.6% | 20.0% |
容易倒伏 | 27.6% | 22.3% | 28.4% | 22.1% |
产量低 | 22.4% | 6.3% | 30.9% | 23.8% |
纵观湖北全省,有84.4%的受访农户认为虫害问题最为严重,有53.1%的受访农户认为病害也较为严重。此外有超过27.6%的受访农户表示,如果施肥过量导致秸秆过高,如果风力较大,极易产生倒伏的情况。选择抗旱性差的人数较少,只有17.6%。农户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者,种植水稻中常见多发的问题决定了他们对转基因水稻相关优良特性的选择。调查显示有82.5%的受访农户希望种植抗虫稻品种,而仅有20.7%的农户希望种植抗旱水稻品种。
2.2.2湖北农户对转基因水稻性状的需求状况
在种植水稻种遇到的问题决定了农户对水稻性状的需求。如果转基因水稻具有抗虫的特性,91.3%的农户会选择种植;如果转基因水稻具有抗病的特性,90.7%的农户会选择种植;如果转基因水稻具有提高产量的特性,92.4%的农户会选择种植;如果转基因水稻同时具有抗虫、抗病的特性,92.9%的农户会选择种植;如果转基因水稻同时具有抗虫、抗病、高产的特性,93.5%的农户会选择种植[2]。以上数据表明,在农村转基因水稻尤其是具有多抗性的转基因水稻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
2.2.3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价格的接受状况
对于转基因水稻种子出售价格,如果比杂交水稻种子价格高,仍有35.9%的人表示能接受。这部分人认为“即使种子价格贵也贵不到哪里去,种子多余的成本完全可以通过它的高产量,少投入来弥补。”只有6.5%的人认为不能承受,而高达56.4%的人认为在一定范围之内能承受。转基因水稻稻谷的价格高低也成为影响农户是否选择种植以及种植多少转基因水稻的重要因素。如果转基因稻谷的价格比常规杂交水稻稻谷的价格低,那么有46.2%的人能够接受,也说明他们仍会选择种植转基因水稻。有40.4%的人选择不能接受他们普遍指出,综合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因素以及产量、劳动力支出等因素,如果转基因水稻的成本付出相对较少,即使出现转基因水稻稻谷的价格比普通稻谷价格低的情况,也会选择种植转基因水稻。
3. 调查结论与建议
3.1 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的重点是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意愿两个方面。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在认知程度上:大部分受访湖北农户对于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水稻的了解比较匮乏。究其原因,第一,农户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进而影响到其对转基因技术(水稻)等新技术知识的接触与了解。第二,信息获取的方式较为单一。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信息交流相对闭塞,农户读书看报、主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习惯也不普遍,导致他们对于外界新知识的了解有限。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因为其经营农资的需要也会误导农民。第三,社会宣传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转基因技术知识的介绍、传播工作尚不充分,不实报道仍然存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于科学技术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转基因水稻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应该具有其他一般水稻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只有少部分农户意识到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而且具体是什么样的风险,他们也说不清楚。
在接受意愿上:多数受访农户表示出可以接受甚至希望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意愿。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虽然农户的文化水平有限,但他们对于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普遍欢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已让他们有着切身的体会。第二,目前水稻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也导致农户种粮成本增加、收益下降,这使得可以节省甚至不用施用农药、化肥的转基因水稻在农户中倍受欢迎。第三,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多为中老年人,他们难以肩负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所以,省时省力的转基因水稻自然成为农户的首选。第四,农业的产业化任务艰巨,现实上仍是粗放栽培,难于实现高产,能在产量上有所提高的转基因水稻正好满足了农户的诉求。最后,由于传统水稻受病虫侵害严重,致使农户频繁施用农药,不仅对农村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还严重威胁农户自身以及消费者的健康。
调查得知,农户们普遍都需要这些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抗干旱、抗病虫、抗倒伏的转基因技术,并且表示愿意种植带有这些技术的水稻种子。农户们考虑最多的是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如果选择种植转基因水稻,多数农户对于种子价格没有太多关注。他们认为只要转基因水稻能够表现出优良特性,其种子价格即使比一般种子价格高一些也可以接受。也有一部分农户希望转基因水稻的种子价格能够低廉。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风险并不十分关心,这就使得政府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监管十分必要。
3.2 建议
3.2.1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宣传,健全各主体的职能
通过调查得知,农户对于转基因水稻的种植意愿比较高。但却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程度较低,农户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矛盾成为转基因水稻在湖北推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鉴于此,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之初以及整个过程都需要对转基因知识进行正确宣传与普及:(1)在宣传原则上,要保持全面、客观、真实的立场。(2)在宣传的主体上,应当构建多元化的主体:首先,政府部门应当作为宣传的主导力量,并对各种宣传行为进行的监管,以防止虚假宣传。值得说明的是,农业技术推广站属于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却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然而由于资金的不充足,农业技术推广站还要通过经营种子、化肥等农资来维持生存。这就使得农技人员在推广农业技术的时候变得极不理性,那些少施化肥、少打农药的新品种可能会因为影响到化肥、农药的销量而难以推广。所以在强化政府部门的宣传职责的同时,理清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职能,加大投入,改变“边经营、边推广”的现状也非常必要。其次,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这包括各种媒体(出版社,期刊社,电视台等)、科技团体、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再次,农民等市场主体不仅是宣传的对象,同时也可以成为不可忽视的宣传主体。因为他们通常会将自己获知的转基因知识通过左邻右舍宣传出去,从而不自觉的成为重要的宣传力量。(3)在宣传的途径上,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传播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宣传途径,比如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站的建设,大力建设农村阅览室、农业科技书屋等;各种媒介组织应利用自身优势,比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书籍、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一些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讲座、访谈的形式向农民等群体传播转基因知识。
3.2.2对种子实行良种补贴,切实维护种植者利益
农户能否接受转基因水稻种子,一方面由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程度、转基因水稻种子的种植效果决定,另一方面又由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价格决定。农户大都在充分考虑到成本收益的基础上作出选择。而良种补贴政策可以充分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推广优良作物品种良种补贴是指对一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实行良种补贴,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区域,一般要选择一些农业基础好,产业化高的地区试点;其次要保证补贴品种的品质,科学的选择有高产、稳产、多抗、高抗等特性的转基因水稻品种,省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标来决定供种单位;再次要充分保障农户的意愿,是否种植转基因水稻品种应当在科学的引导下由农户自己决定;最后,应当逐步扩大补贴的品种范围和地域范围,健全良种补贴长效机制,让全部农民享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减少不公平性。
3.2.3加大对转基因水稻的科研力度,重点在保护知识产权
调查显示,多抗性的转基因水稻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然而,目前水稻生产上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病虫害使水稻的产量损失严重;水资源的短缺使水稻大幅减产;过量使用的农药和化肥还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因此有专家提出了开展培育绿色超级稻的战略构想:重点围绕水稻抗病虫、抗旱、营养高效利用、优质、高产五大重要性状进行改良[3]。而转基因水稻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这需要国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引入高素质人才等。
除了资金支持外,科技水平也成为研发转基因水稻的关键因素。转基因水稻的研发,不仅需要国内技术的支持,也需要他国先进转基因技术的合法利用,更需要对转基因水稻新品种予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有《专利法》、《专利审查指南》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但依然存在对转基因植物保护范围过窄等问题,同时这些法律制度的的规定是粗线条的,实践操作性有待加强。此外,转基因水稻的专利申请仅局限于应用方面,很多领域的研发中国研究较浅甚至并未涉及。这不仅可能会被跨国生物公司利用,牵制中国转基因水稻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培育,也不利于中国在转基因水稻领域的技术研发储备,缩小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制约着中国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联盟的建立。因此,中国除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水稻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外,还应在进行科研资助时明确提出要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导向性要求,并注重与各转基因大国及跨国生物公司间建立坚实的伙伴关系,提高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国际产业竞争力[4]。
参考文献: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2]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获安全证书专业媒体专注http://www.moa.gov.cn/fwllm/qgxxlb/hubei/200912/t20091229_1408176.htm
[3]张启发: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刘旭霞,李洁瑜: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中的专利问题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以抗虫转基因水稻试验为例,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种植转基因水稻平均每公顷可节省60%左右的农药投入。由于转基因水稻减少了农民防治水稻螟虫不及时所造成的减产损失,使种植转基因抗虫稻品种的农户比种植非转基因品种的农户增产达6%一9%。参见黄季焜,胡瑞法. 转基因水稻生产对稻农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3).
本文未在杂志上公开发表,首次在科学网公开。
本次调查感谢田庚、胡小伟、李洁瑜、汪赛男、耿宁、兰晓秋、周锦培、刘垒、刘钰、宋芳等同学的辛苦努力。也感谢为调查提供帮助的农技站、农业局。特别感谢王祥博士、李雪飞法官等校友们提供帮助。
调查报告初稿起草人耿宁、李洁瑜、刘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